深圳论坛
标题:
支持经济复苏 用好“看得见的手”
[打印本页]
作者:
等太久
时间:
2020-4-17 18:57
标题:
支持经济复苏 用好“看得见的手”
# G2 } r, g& @$ A5 l8 g6 K- W9 ]( \
; N8 `, J* T; Q% M* d8 C
; {2 I# C+ X/ r- M& I; w' N X" h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某经济论坛上提出:当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危机已经超越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范畴,因此在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上,简单地加大供给侧调整、逆周期调整,不足以应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这一发言,一方面说出了许多人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支持经济复苏的问题。
* m: z* w* n( @2 n/ K _
7 x e" L0 B2 u7 ^# L' V/ k0 J
目前,虽然我国境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冲击,却并不是在短期内能抚平的。由于境外疫情局势仍然紧张,很多国家采取了“封城”乃至“封国”的措施,导致我国大量出口导向型企业订单中断,部分企业甚至在复工后又不得不停工。更严峻的是,即使未来境外的疫情控制住了,但已经中断的产业链和贸易链很可能会进行重组,我国的这些出口型企业能否“再续前缘”,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1 k8 s2 P4 n; P, t4 d: e) Y
+ ]: u7 ?: ^$ M0 h% m
疫情发生后,为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中央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政策。这些扶助政策虽然密集,但它们大都是沿用了疫情发生之前已经多次应用的政策。正因为这些政策已经沿用多年,实际上已经产生了递减效应,而且在多次使用后,能够继续使用的空间也在收缩。
7 O W0 V9 R9 C! H# o# H# l
8 o3 L( d& U" s( ^" h" R- J! E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采用“堆叠政策”的方式,把疫情暴发之前的常规政策进一步加码,很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近日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这次会议提出的“三个循环”,切准了疫情发生以后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中新出现的阻点和痛点,指明了当前复工复产必须重点抓住的环节,有利于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并保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出现大的问题。
) ^, V* o- g, F" \- P! A C
6 F" z1 f3 m% c7 A: d* B7 U
在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一方面当然应该继续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做好文章,使中小微企业能够保持活力,另一方面,更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循环”的要求,加大扶助力度。“产业循环”,就是要保证企业原材料的“来路”和产品的“去路”都能畅通,让企业能够转动起来;“市场循环”,就是要保证产品适销对路,有市场承接;“经济社会循环”,则是要在保证企业复工复产的基础上能够为居民就业提供基石,使居民能够保证有基本的收入。
0 E3 n9 B; U b
0 c+ K$ ~ y q9 P2 c! n
要实现这“三个循环”的目标,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更需要政府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用好“看得见的手”帮助企业走出难关。尽管对我国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但在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受到疫情摧残,短期内市场已经出现失灵迹象的情况下,政府也要发挥好国家能力的优势,利用手中行政权力有所作为,使经济社会运行这列火车不会“停”下来。
+ ]; \7 Q3 K' `8 j; I; @
; M+ t$ ]7 q2 y" Q' r9 `0 F
针对目前复工复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地方政府需要更多地把扶助企业的重点倾斜到境内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产业沟通。特别是在目前境外疫情不见缓解、进出口渠道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多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或实现产品转型,使产业、市场和经济社会能够顺畅地实现“体内循环”,保证企业复工以后有活可干。只要企业的机器一直在运转,职工能够持续上班,那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挺过目前的难关,在未来“满血复活”。(中国青年报)
# ?; R f# J: u+ S* V6 R. b0 d! A
) n! j- o3 |- P7 {% n* l+ M7 Z* {
c4 E* P1 j8 Y8 B. Y
, r4 _3 h9 l" c4 ~, I _8 b V
4 w/ [8 P* a! A! A1 i4 C
! s' \, ?2 Y" b3 h4 L
欢迎光临 深圳论坛 (http://bbs1.luoohu.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