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3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金融时报》:金融危机为何与中国擦身而过?

Rank: 4

主帖
发表于 2009-5-11 09:09
英国《金融时报》5月6日载文《金融危机为何与中国擦身而过?》,摘要如下:
- j6 n0 h6 i2 I
; h. A' U) m2 ^5 P0 T0 E% f  贝尔斯登倒了,雷曼破产了,美林也被美洲银行接管,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变成了商业银行。
- q' H- f: \/ @* {: }1 j/ o2 I( P6 b/ v9 F% S
  一场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已经彻底改变了全球的金融版图,以前主导全球金融市场话语权的欧美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基本偃旗息鼓,而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却揭竿而起。 * b+ c$ V! d% `

! u# K" o1 L; c, _  根据刚刚结束的中国上市公司年报和季报,与一些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欧美银行不同的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一些中国金融机构都是盆满钵满。根据一项最新的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列前两名。 9 n" o5 J: k6 M

& Y% B% N3 p0 Q  如果在2007年,中国银行业在全球的市值排名还引起广大争议的话,那么今天,可能没有人会对中国银行业在全球的龙头地位指手画脚。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现在无论从存款规模、市值来看,现在都是全球第一大银行,即使从利润看,今年一季度52亿美元入帐,也无人出其之右。
3 ?$ x4 C7 y/ E& K0 x( {: W
* K' W, `; i' @- u4 ?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中国的金融业生态比较健康,从而大大地减缓了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染,以美国为例,自去年9月雷曼倒闭之后,金融机构人人自保,导致货币市场的利率应声而起,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实体经济。 2 ^2 P/ V8 w; x; o& x, Q0 y( j
- Y. D6 i# k5 F! p% q2 Q
  相对而言,中国的实体经济虽然也受外需下降而受到冲击,而股市也从6千多点的高位飞流直下,但是,由于国内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从而给中国经济套上了一层厚厚的“羽绒服”,虽然外面依然寒冷,但身体依旧暖和。 很显然,如果中国在过去几年没有及时拆除金融风险,没有推进以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为主的金融业改革,没有加大证券公司的重组,中国能否抵抗住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还要打一个问号。从这点看,中国经济这次能幸运地与金融危机擦身而过,中国央行主导下的金融稳定工作显然功不可没。
8 u! N7 |# s' t1 ~. M) s) k
, l, I: P- g, {/ |  不过,目前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依旧任重道远。 ( O4 H1 y4 }$ F8 s( Z% g2 {9 g
6 A1 k. e5 `$ C5 y% `5 R1 b
  从国际看,目前全球经济依旧笼罩在金融危机下,虽然目前一些经济指标,似乎已经开始触底反弹,但是,在目前全球发达国家消费仍死水微澜的情况下,过去依靠发达国家消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能否短期内卷土重来,似乎难于期待。 4 l2 h) H3 u( m* N. k
( y3 r, H! y  q7 P7 C( x3 Q
  从国内看,虽然中国一系列的大规模剌激计划已经开始见效,但是这种依靠货币和财政剌激下的经济增长维持多久,还得取决于外需能在多长时间内恢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银行业在此轮反经济周期的政府剌激中介入太深,一旦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能持续,中国的银行业坏帐和风险也将接踵而至。
9 o1 M' {) `7 v$ t' X/ H8 M* J. ^7 L& \; x1 @* ^2 R+ p5 p+ W& Q3 Q
  更为重要的是,正在气喘吁吁的美元升值可能给中国等东亚依赖出口国家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近期一些风险偏好资金,由于经济好转预期而从美元资产和黄金撤出,从而导致美元升值中断,但是,从中期看,由于美国经济相对于日本和欧洲明显偏好,而且即使未来通胀来临,美国很有可能先于其他国家提前加息,从而引致美元走出一波新的升值行情。
) Z, g2 H4 L  }8 K
$ y; G, I% _/ a  这对中国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外需萎缩,内需短期难以跟上的情况下,一旦中国跟随美元升值出现高估,国际资本可能随时流走,到时,即使中国能拿出足够的外汇储备应付资本外逃,但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难以避免,上一轮东南亚金融危机几乎是美元升值导致钉住国家货币危机的样板。 + x( J* }- P* [# y& ?

2 j% L. Q/ b* p3 V' e  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虽然目前中资银行业已经向世界一流银行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未来的金融风险管理依旧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中,正如主管金融业的副总理王歧山多次强调,金融稳定是他的底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