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6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剧院爱乐完成十场普及音乐会

Rank: 5Rank: 5

主帖
发表于 2014-11-21 10:37
专访指挥崔鸿嘉:乐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大剧院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崔鸿嘉。(大剧院供图)
▲大剧院爱乐乐团在排练。 (大剧院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祁琦
  日前,“走进交响乐·相约大剧院”——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2014普及音乐会第十场专场演出如期上演,持续了一整年、每场票价仅60元的2014普及音乐会告一段落。近日,深圳商报记者专访了大剧院爱乐的音乐总监、常任指挥、旅德音乐家崔鸿嘉。

  大剧院爱乐仍是一个新团
  记者:你今年接棒执掌大剧院爱乐,共举办了十场演出,这十场演出都有些什么特色?
  崔鸿嘉:为了做成常规项目,我按职业乐团音乐季的方式,一开始就把3月到7月的节目都拿出来了。3月是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五交响曲》,两个“贝五”奠定了基调:都是古典音乐的经典作品。随后还有海顿、莫扎特、门德尔松、舒曼等音乐家的作品。邀请的演奏家有我哥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崔鸿根,巴西籍小号演奏家多里瓦尔·普契尼,瑞士Verbier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骆竣宏,韩国汉城大学教授、长笛演奏家Hyunju Lee等。
  我们所有的风格都是古典的、经典的、浪漫的。像马勒或是其他编制更大的音乐,因为成本、乐队技术等问题还不能达到,但在能达到的情况下,我们都努力呈现这种经典的、历久弥新的音乐,期望能够陶冶听众,普及交响乐。还有,我在安排曲目的时候是有针对性的,例如四五月份那两场的曲目非常适合训练弦乐。

  记者:大剧院爱乐已经成立三年了,你对它是怎样评价的?
  崔鸿嘉:大剧院爱乐仍然是一个新团,乐手还在初级阶段。我在欧洲和乐团合作时是不需要练的,排就可以了,但大剧院爱乐毕竟不是职业乐团,演出前大约排练5次,在经费方面也有制约。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力打磨曲目、培养默契,以带来良好的演出效果。大剧院爱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我能作为指挥带领大家往前走,一方面证明了我自己,一方面也证明了乐团的存在价值。

  每次花1000元买票请人听
  记者:你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一心扑在乐团上,请谈谈你与乐团的紧密联系。
  崔鸿嘉:为乐团的发展付出,从欧洲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过来,这些倒不辛苦。但是我欠了很多感情债,比如所有独奏家不要一分钱酬劳,他们都是在这一领域里有相当知名度的人,都是我的朋友,过来帮忙。因为一个音乐会由4个重要部分组成,指挥、乐队、独奏、好曲子。指挥、乐队没名气,我们只能用好曲子,如果能有知名独奏家助阵就更好了。所以最认真研究的是怎么有好曲子,还有独奏家怎么请,所有演出谱子都是我从德国弄来的。
  因为大剧院爱乐,我也与很多人成为了好朋友。我每次都会花1000元去买20张票请人来听,我的音乐会不希望出现太多赠票,我宁愿自己花钱买票赠人,也要让人知道音乐会是要花钱的,想培养好的观演习惯。

  在音乐和观众之间搭桥梁
  记者:你觉得大剧院爱乐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崔鸿嘉:古典音乐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服务行业。艺术家跟环卫工人、警察一样,性质没有差别,我们的任务就是搞好服务,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食粮。深圳大剧院领导具有创建性的眼光,继国家大剧院之后创立了第二家以大剧院命名的交响乐团,以公益低票价让市民感觉到高雅艺术是看得见、摸得着,随时能去欣赏的。对于我来讲,每次来排练、演出,都感觉到非常大的满足。

  记者:大剧院爱乐要怎样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崔鸿嘉:我觉得要做好启蒙工作,要在音乐与观众之间搭建桥梁。观众可能不知道“贝7”是什么,但知道电影《国王的演讲》,这就是找共同点,找到启蒙的窗口。观众知道拿破仑,那我们在介绍“贝7”时讲这个历史的背景,观众会明白,因为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是为了庆祝击败拿破仑、为伤病的德奥军士义演所创作的,所以有激昂的段落,也有庄严肃穆的《葬礼进行曲》。我很强调在演奏前对曲目的介绍、引导,启蒙观众怎么欣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