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垃圾分类:少一些吐槽,多一些行动

Rank: 5Rank: 5

主帖
发表于 2015-3-24 19:00
  杭州说要给垃圾袋刷上条形码,谁不分类谁乱扔可以追溯。这件事够稀奇,够惊艳,其中引发的公权力和私权力边界的争议、盯梢式的紧迫感让议论者兴奋不已。
0 H3 A$ C5 q$ z' S( L! m- [. b- q, w  很多人立马指出其中的错误来:什么这是在侵犯居民的隐私和权利;什么你怎么去查,难道翻一袋袋垃圾去?查到了又怎么办,难道挨个处罚过去?什么垃圾分类是便宜了捡垃圾的人,却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增添了老百姓的麻烦之类的。一些人甚至已经看到结果,很有远见地指出,这又是一次劳民伤财之举。( s6 J- a$ a) W! p9 r3 l$ u
  他们说得在不在理?单个论,都有一定道理。是啊,该怎么核查又该怎么赏罚,我们是不是有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来应付这样的挑战?质疑者总是能找到毛病,他们永远站在真理的一边,却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管理部门为什么这么做的苦衷,忽视了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民众的责任。8 }& j* }1 ?0 _  ^9 Q4 d
  法不责众一向被视为根治居民坏习惯上的最大困扰,你扔我也扔你闯红灯我也闯,条形码将每袋垃圾都指向了具体的人,从约束个人行为上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方案也许还不完美,但解决问题的诚意我们不能抹杀。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每一个努力的城市都值得尊重。杭州这几年来在垃圾分类上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就包括了被广泛质疑的给住户免费发送垃圾袋,给小区配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桶。其初衷不外乎希望用财政买单的方式换取居民的支持。令人遗憾的是现实情况不尽如人意,一些居民垃圾袋领回家了,垃圾却一股脑儿装一袋倒了;居民楼下政府花巨资购进了各色垃圾桶,希望居民对照着丢垃圾,可在一些居民眼里,都成了一个颜色的垃圾桶。) D% `) s, \! G4 {
  对这样的尝试,的确应该反思,回过头来仔细审视一下政策的效果,但又有多少人问一问为什么一项项挺好的政策最后都不了了之?这真的是政府工作不努力不细心的问题吗?垃圾是由千家万户产生的,对应的是千千万万不同生活习惯的人,政府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包干了,垃圾分类能不能取得效果最终还得从每家每户的厨房开始。该分类的不分类,再多的措施再好的配套也是没用的。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放再多的桶最后也都只是垃圾桶,而不会有再生资源。3 x4 K% |# v6 D2 M; m% I
  我们把垃圾丢到楼下就完事了,可这些垃圾得有人运,要不然就得垃圾围城。谁都不希望整日与垃圾为伴,可是这个城市的垃圾必须有个去处。垃圾分类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而不是找个地方埋起来,确实是解决问题最理想的方式。居民似乎无须为垃圾去向担心,多一包不多,少一包不少,但如果每个人都少扔一点,结果就可能是少开几个填埋场少建几个焚烧厂。我们还有几个天子岭能用呢?
8 i5 f* W1 f* Y, \% b3 z2 Q+ {5 b  我们不能把环境问题统统推给政府,不能把管理部门逼得团团转,我们自己却无动于衷,袖手旁观,抱着看笑话的心态,一脸你奈我何的麻木。
5 Y  {* Z5 l" m. t1 ?, ~) y  在你我置身事外的情况下,垃圾分类永远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不配合,你哪怕是把垃圾袋塞到他手里,把垃圾桶摆到他家门口,千叮咛万嘱咐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在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不仅需要居民作出配合,更需要居民作出牺牲,牺牲一点时间一点精力把垃圾分分类,甚至牺牲一些生活方式改掉一些旧习惯。在督促居民行为上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这不是矫枉过正,而是对社会对个人负责。假如每个人都能做到垃圾分类,又何须用什么条形码?假如人人自觉行动,又何须社会上下费这么大的劲来推动?
5 ^; C1 C0 |- V0 I. C. v2 Z7 c4 Y  不能把管理部门逼得团团转,我们自己却无动于衷,袖手旁观。(新华网)
7 ^4 y) x$ {) t- p1 B4 U
) O8 g* W& G$ ]! M6 N$ E

Rank: 3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15-3-25 18:29
重在行动
当前离线 KCT    

Rank: 6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5-3-29 09:31
从我做起!

Rank: 3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15-3-29 17:22
重在行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