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8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展示时代潮流之外的何香凝

Rank: 8Rank: 8

主帖
发表于 2014-8-24 09:13
“移动的心景”何馆开幕,20世纪众多艺术家作品并置
▲观众在“移动的心景:何香凝山水画的风格、观念与世变”展览现场认真观赏画作。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
  作为文化部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展览之一,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鲁明军、方立华、房桦策划的“移动的心景:何香凝山水画的风格、观念与世变”展览8月23日至11月23日在何香凝美术馆举行。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展览不仅展出了何香凝及其同时代画家的众多精品画作,同时将举办多个相关活动,邀请海内外专家围绕20世纪中国画展开探讨。
  黄宾虹等作品参与展出
  本次展览从数百幅何香凝以及她与友人合作的山水作品中精心挑选了25幅山水画、8幅山水手稿作为参展作品。同时,为了形成对比,主办方还从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和部分私人藏家手中借来了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陈师曾、溥心畲、高剑父、陈树人等八位画家的十余件山水作品。展览以何香凝的山水画作为视角,通过与黄宾虹、傅抱石等同时期主要画家山水作品的并置呈现,揭示出在20世纪近代山水画史的背景中,何香凝艺术创作的另一个面向,重新思考她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的特殊意义。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何香凝是一个独特的个案。她的艺术创作、政治实践都是艺术史家和历史学家们所反复书写和研究的题材。特别是她的山水画,明显有别于中国近代山水画的主流——她既不像高剑父和傅抱石,顺应当时的美术革命和时代的潮流;也不像黄宾虹和溥心畬,在晚期坚定不移地坚守中国文人画传统。
  本次展览分四个部分陈列作品,第一单元是从何香凝百余件山水画作品中挑选出来的精品之作,代表了她绘画生涯的几个重要阶段。其中既有她早年受日本浮世绘影响的作品,也有晚年的仿古画作。
  刘少奇等画上题跋
  第二单元是何香凝与友人合作的山水画。这是何香凝绘画中很独特的一个部分,其中既有她和众多著名画家的合作,也有邀请当时的政治家题跋合作的作品,比如刘少奇、于右任、廖承志等。这些作品在今天不仅有艺术的意义,也有历史的意义。
  策展人表示,历史地看,在何香凝的人生历程中,绘画并非她全部的志业,革命与社会实践也是她工作的重心之一。这一点和古代文人画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绘画本身似乎带有一种“业余”的色彩。只是不同在于,在古代,绘画和政治是同构的,但在何香凝的身上却体现了一种特殊的认同关系。特别是他与其他画家、政治家的合作,某种意义上是古代文人雅集或士大夫与文人官员之间合作的一种传承。因为,自北宋以来,艺术史上并不鲜见画家之间的合作,画家请政治家在自己画上题跋的例子也不在少数。由此可见,它既不同于黄宾虹、溥心畲,也不同于高剑父、傅抱石。
  本次展览的第三、第四单元就分别展出了何香凝的山水手稿和众多同时代画家的作品,以形成风格上的对比。何香凝与同时代的画家都不同,一方面,她与政治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完全浸心于一个“纯粹”的文人画世界,从而为今天的观众提供了一种既不同于古人,也有别于时人的艺术风格、画意结构和认同机制。
  公共教育活动邀请市民参与
  在长达三个月的展期中,众多深入的公共艺术活动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围绕着展览项目,主办方特地组织了“艺术史研究工作坊”和系列学术演讲与对话。在展览开幕式期间,主办方邀请万新华、杭春晓、吴洪亮、蔡涛、郭伟其、胡斌、骆思颖等青年学者,一同就“傅抱石后期应酬画之考察”“由境到景——20世纪山水画的空间变异”和何香凝的山水画创作等话题展开讨论。同时,展览前后,何香凝美术馆还要举办两期“艺术史研究工作坊”,第一期工作坊于8月2到8月4日在何香凝美术馆举行,主题是“中国艺术史研究”,邀请了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白谦慎教授和浙江大学艺术史系缪哲教授担任导师。通过公开招募,来自海内外的12名学员从40余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参加了第一期工作坊。第二期工作坊将于10月31日到11月2日举行,主题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主办方将邀请台北故宫博物院前研究员王耀庭、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担任导师,目前学员的公开招募工作已正式启动。

Rank: 2Rank: 2

2
发表于 2014-8-24 14:0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