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7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恋也有青春正能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主帖
发表于 2014-12-7 13:47
$ l% q% g" W3 F" x( a( A3 i0 I
: i9 Y' [$ ^7 ~; p* D$ H
4 G" s& Q. g2 W7 |( c/ e
  王尔德说过,一个人想恢复青春,只要重演过去干的蠢事就够了。比如村上春树的《再袭面包店》,卢庚戌的《怒放之青春再见》。张一白想让他的男主角以那个三分球为时间原点,但岁月终尽是条无法调头的破船,一众主人公们只能在追忆中拼贴破碎过往,并试图像《将爱情进行到底》那样,引领我们叹惋痛失且回不去的青春。
3 c6 L+ F- c" q) v0 m7 {6 Y. Y" L0 p  t& _$ ~3 W' Z
  网剧版《匆匆那年》的成功,给电影版打下了年轻群众基础,同时也让张一白电影的定位与叙事倍感压力。网络版《匆匆那年》主打90后,网络基因的挖掘让这部成本不高的网剧成为新偶像的造星舞台,而“陈寻党”和“乔燃党”之争,甚至影响到了创作和故事的结局。( l# `4 c9 `1 K
7 e' i4 O* B  z. j* {0 d2 @6 X8 L
  也许是为了避免网剧版的光环,张一白足足将电影版的年层上提了十年,故整体而言,电影版《匆匆那年》是属于80后大叔大婶们的集体回忆。叙事的切入点类如《将爱情进行到底》,都是十几年后,一帮年华老去的家伙通过某个集体触点,断断续续地捡拾起那些年被光阴机器绞碎的爱情。与网剧版主打三角关系的策略不同,陈寻与方茴之间的爱与错位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从剧本根源上就没再给乔燃契机。在演员的选择上,张一白显然不想让网络版男配角喧宾夺主的局面再现,彭于晏饰演的陈寻不论从形象还是个人魅力,均把魏晨饰演的乔燃妥妥地压制着。为了在叙事上营造点新鲜感,还引入一个全新穿线人物,让陈寻、乔燃、林嘉茉和赵烨在其镜头前一点点地剥离过往,试图找到曾经的自己。
, X# W0 v- [  s7 C& P6 W% B4 E  R0 }$ P2 u; _5 x+ i4 H" M
  张一白的影像追求一向有MV的印记,同时兼容广告手法,《匆匆那年》在影像上无甚进化,手法上基本是《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一个延续。要说不同,那就是《匆匆那年》的槽点更加密集,看官们集体的反应高度一致。如说吐槽也是当下电影的潮流风向,那《匆匆那年》可谓槽点满满,其中还不乏把避孕套当做泡泡糖来吹这样的恶趣味爆点。/ ^4 h$ |3 l- P! P& f! Z" j2 q: @
- s" z% b4 h. h
  《匆匆那年》题材突破的价值远大于导演对影片本身的驾驭,这也是继刘杰的《青春派》言情未果后,内地首个正面直击中学生早恋的大银幕故事。按照以往老八股的思维,陈寻与方茴的爱情那叫早恋,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甚至比考试作弊和鸡鸣狗盗还要罪加一等。当然,世界公转自转,人心和观念也在流转。从这点来看,《匆匆那年》在网剧基础上,为大银幕题材开拓又迈进了一小步,让早恋也有了青春正能量。(京华时报)
* ?& z$ }$ c: |
7 x. ~5 I* {" G
# ]  g' _8 r1 P+ R, x$ Z# N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4-12-7 14:35
改天要去看看匆匆那年,朋友说很好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