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革将再次释放巨大制度红利

Rank: 6Rank: 6Rank: 6

主帖
发表于 2013-11-17 17:41

7 T1 ^$ ^! x0 z# Q  r& g
: O* Y8 O2 R/ Y7 Y) Q0 `* H+ R* T3 o% I, m) @. k* t+ S
      制度改革,是根本性、长远性的变革。激发经济和社会活力,制度变革是“活水源头”,更具有“杠杆效应”。' p: j% R1 O$ s* D5 t1 C& w

0 d8 ?3 b9 O0 @% {, L      从“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到“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再到“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11月15日全文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各个层面、诸多领域、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设计。《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着眼于制度改革,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等六个大领域的制度,分16个方面列60类需要建设的制度,提出了一揽子改革方案,以期“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K9 N$ Q2 I) h2 B* Y% s% _* c
9 [8 a4 Y, A# o  s- g& k8 A      显然,这样的着眼,决不仅仅是对现有制度的查缺补漏,而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可以看出中央改革的决心和远见。那么,在35年来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制度变革已经释放出巨大制度红利之际,今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还能释放这种红利吗?
1 Q% t3 E4 k3 j+ G
3 g4 E! b* I4 V. \      不能不看到,35年来的几次重大制度变革,更多的是破除思想观念的束缚。当年,有人从乡下收鸡蛋到城里换粮票,有人从沿海论斤称来电子手表到内地兜售,他们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却被称为“倒爷”;捕捉了市场商机,却被称为“投机倒把”。而国有企业职工则躺在“大锅饭”的体制上悠然自得。
% R3 U. M' o  r& ~6 ?
0 Q# j) E& E7 v( ?( o' U      然而,当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两个积极性、两个创造性,都被释放出来。由此给中国带来了罕见的发展速度,可以说这样的制度红利,是在思想观念被解放出来后的巨大效应。. X4 q( _2 F" z/ q* h

3 [: n, ?1 z; G1 g      今天的制度变革,虽然也有思想观念的障碍,但更多的则是利益固化的藩篱当道。“帕累托改进”已经不多,改革要回答的问题是深刻的利益调整。啃掉硬骨头、涉过险滩,这样的闯关夺隘,本身就有难度。同时,我国发展还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这也会影响红利的释放。因而人们担心,巨大的制度红利还有没有?) j# T" ^' d9 F* g( S+ X$ p

7 q; l6 i: P% t* k: A      事实上,哪里有对活力的束缚,哪里就有改革的诉求;哪里有不合理的制度桎梏,哪里就能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在相当意义上说,这个诉求越强烈,这个桎梏越严重,所释放的制度红利也会越大。
' O0 F& S, z! l, d0 ~7 g& S7 A
- L) I' C5 C4 e. B      不妨看看微观经济。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却求贷无门;办个项目,要奔波数年,盖上百个公章;与政府部门接触,不是遇到“玻璃门”“弹簧门”,就是碰到“旋转门”。有的民营企业家感慨,自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来“跟政府打交道”。
; A% e& N2 c: b- B; V/ c
. A& F8 |$ g' Z/ p. e6 o      从更大层面看,尽管各种所有制经济都获得了法律地位,但使用生产要素不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公平、受到法律保护不同等的现象并不鲜见。尽管国家两推“36条”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但那些有形无形的壁垒,“看得见的手”的过多干预、胡乱干预,仍大量存在。+ V* `% V+ y& W/ I8 F) r; t1 e. i5 u

8 u. O7 J7 m  Y2 j+ u& b! ]. H      这次改革,把经济体制作为重点,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变为“决定性”,这样的改变本身就具有决定性的效用。而管住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带来的经济与社会的活力只会越大。
! n+ O, s8 h' Y+ f4 ?# @1 U3 V% g& }% g$ R- R' @+ o: f( E; `" A# @
      8月1日起,“营改增”税制变革走向全国。据测算,今年企业减负将达1200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平均减税幅度将达到40%。而“营改增”更与经济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使第三产业税负降低,使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正是制度变革的力量,也正是制度红利之所在。/ O! k$ e; i% x" Z
7 ?' K( d+ m( |3 p* \/ L' j3 s2 [
      事实上,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部署的7个方面22项重点改革任务,从取消和下放334项行政审批事项,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再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伴随改革的推进,都是新气象的出现。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31%,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这些表明,制度改革只要有决心,有力度,有韧劲,它所释放的制度红利将是巨大的,定会把当代中国送达一个全新的高度。
- U- g5 U* N: E2 \; B) u+ ~9 m& J7 P/ {% r' r1 ?' k
      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三中全会这一改革价值的正确选择,必将续写中国改革的新传奇。' ^' j6 O6 z" b# t) u# B4 H

; A$ ]1 ]1 E% z- N* m9 }, L/ i! a: W# M. Y" x5 v$ c8 s' ~
8 o; o5 ?4 S/ |2 c2 N

) }' q, M: T. V2 C9 v1 h
5 C; O5 g' a" K(京华时报)) ^& R- ]2 ]( T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3-11-17 18:26
制度改革定会把中国送达一个全新的高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