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46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啃族:做城市的人,操农村的心

Rank: 1

主帖
发表于 2014-8-4 15:03
“啃老”、“自啃”或者“老啃”,这个并不严谨的分类,大致可以囊括工作着的年轻人。“老啃族”,准确描述着如今众多出身农村的“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沉重人情负担,他们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当中,长时间被动打转,很难爬上来,却容易沉下去。# {. z4 D6 T( _9 \0 h/ Z1 f# ^
  
& F; ?) K  T1 {) L  建房之困
" L  H# F. A; }  / V  d, ]# F: ~5 X) a1 T! @  K
  2014年1月5日,在广州工作的广西玉林人罗峰终于鼓足勇气,决定向妻子“坦白一切”。
0 c7 B1 R# P& a9 @+ n& D' w  
! \2 X: Q4 k& I: {0 j7 o  一个多星期前,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父亲说,想在村里建一栋楼房。在小山村里,他家还住着一幢时常漏水的泥砖瓦房。6 L" m# e9 G( k' \* R5 s
  - d. l0 L) ~$ P# v8 t3 [- b7 V
  人工由亲戚朋友赞助,剩下的费用,大约需要10余万元。罗峰有1个哥哥,2个姐姐,但他们都在乡下务农,日常还需罗峰接济,不可能凑多大份子。父亲的意思是,由罗峰负责10万元。
) R" h, _- W, w' [4 Z8 r  
* o+ ~6 E; i) K  父母年迈,对这一要求,罗峰无法拒绝。他并不富裕,女儿刚出生,正是用钱时。将所有的存款搜罗起来,也不过区区数万元在手。罗峰答应父亲,将在2014年年底前拿出这笔钱。
! r3 p0 X- g  k) `; O  
4 |! B7 C, O  C! k) e4 h4 t8 v  他心里在打这样一番算盘:现在户头上有1万多元公积金,加上2014年全年的公积金,又有1万多元,自己月入在七八千元,明年的收入一分不花,算下来正好够数。但这意味着,明年全年的家庭开支,就都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妻子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在不发生大的变故的条件下,勉强能够承担。
6 |" h- a; g6 u8 O  
) ?, A' L, M8 R  只是,怎样向妻子开口,让他为难,彷徨多日未能启齿。
9 {7 B7 q1 d4 }  
; A4 P" o& K& ~. U# E  作为一个依靠读书从农村挣脱进入城市生活的“80后”,工作已经9年,他依然无法清楚地界定自己的身份。“我是一个城里人还是一个农村人?”这是一个百思无解的问题。户口放入了广州的人才市场,人在广州的企业上班,从城市人口的统计角度看,自己无疑是城市人口。然而身为第一代走出农村的家族成员,他的主要的亲属关系、亲缘环境都还稳稳地坐落在老家,“大家”仍在农村。农村对他的“索取”仍牢牢地将他锁住。
2 a: q& J& j4 l8 z  
1 |* ]! Y0 h9 H' w  罗峰的境遇不是孤例,而是出自农村的“城一代”们面临的普遍困境。
' X# e' z3 n" y$ {6 X( t  # C1 }/ D) C5 x5 [* j
  何东光,广东河源连平县人,32岁,在东莞工作,两年前刚刚完成自己的“乡村建房大业”。2005年毕业后来到东莞,拿着六七千元的工资,住着最廉价的出租屋,吃着最便宜的快餐,5年间,存下来20万元,在家乡的小镇上建了一栋3层楼房,2011年落成。
( U+ `9 N9 \, r  - d2 a7 e9 ^- V$ Y6 T
  这栋楼房,目前还在空置着,只有一楼的两间门面出租给别人做小生意。上面两层,只有一个在镇上读书的表妹在住。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在广州谋生,父母在村里务农,目前都不住这套房子。8 B- Q1 O: L6 I6 k
  ; a1 W" J) Y9 Q7 C' ^7 C
  这是一种宿命,何东光知道父母逐渐年老,必须为他们创造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有了这栋房子,一家人都踏实。因为建房,自己在城市的生活,相当于毕业六七年后才开始点滴构建。
( B, @6 F4 o; P+ q8 S  % `$ A, t) y' _' z- s2 d
  负重的人生
& g) y; B; D0 ~' y& Q    M) U9 ]; }5 v; V
  刘小萍,江西吉安人,今年33岁,现在是东莞东城区一家沐足阁的技师。她大专学历,原本在东莞横沥镇的一家企业做文员,每月2000多元工资,自给自足之余,每年还能往家里寄几千元。
" P6 Z  b9 r5 L/ @, g! d  
. F9 z" Y) O  X* @0 Z0 t, I  2008年,因为家里要建房子,主要支出由她负担,低微的月薪实在无法支持,她转行去沐足阁做技师。她能说会道,颇得顾客欣赏,每月收入能达到六七千元。有时能碰到大方的顾客,给不少小费,这种特别的月份加起来就有上万元。7 y' q4 o$ f8 P' x
  & ~6 y& q1 [6 J8 Q) P
  房子在去年建起来了,但代价是刘小萍有了一双皮肤粗糙、关节肿大变形、明显老于年龄的手。“干了这么多年,一方面已经难以适应另外一种生活,另一方面这一段履历一写,再想回到白领的行列基本已不可能。”刘小萍说,“但这一行现在也不行了,退一步讲,就算还能挣钱又能做多久呢?有什么前途呢?”. H1 U# v! [- R4 \# s
  
& R$ o* g* Q# ]/ z! M  更大的困扰是,刘小萍的婚姻成了问题。尽管她的工作不包含任何不健康的内容,但别人看的时候还是戴着有色眼镜。她长相还算漂亮,有不少人喜欢她,和她约会,但从不会考虑跟她结婚。“为了给父母一栋养老房,可以说毁了我的人生。”刘小萍说。
- `! ]# f' b. _* p, N/ Z# t3 J7 u/ L  . `  z6 Q8 J) L6 K. s! x
  对于罗峰、何东光而言,还不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但为了获得与城市同龄人同样的生活条件,必须付出数倍的艰辛,也是不争的事实。
4 x7 x( J5 r. e  $ ]" }7 v+ t: o% A0 J# R5 f( Z  y' Q
  何东光说,东莞的房价真正涨起来,是在2007年,从三四千元直线蹿升到2008年的七八千元,现在市区房价普遍已经过万。如果不需要操心父母的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用早年间挣的十几万元先买房,那么自己至少可以少做十几年的“无用功”。他刚刚在东莞南城区买了房子,100多万元,背负20年的按揭,现在还在存装修的钱。
2 C) `$ B9 K4 I7 {" G- F  
8 i. R1 R4 u1 c6 }9 _4 I- ?7 A  2008年,股票暴涨,傻瓜都能挣大钱。何东光的一个朋友,拿2万元炒短线,半年翻了十几倍。连单位的司机,一年下来都赚了十几万元。他们都动员何东光炒股票。“但我没有钱啊,我的工资一到手,就全部汇给家里了。除了建房子,家里供我上学也欠了一屁股债。”" a$ a. C9 ?4 r: k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