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9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文学奖当自珍自重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主帖
发表于 2014-8-14 18:56

$ L1 m, @1 J, u4 s  m7 F2 X8 H7 `" r" m& @0 D# H. a0 L

: ]0 X" `$ z8 }2 o2 y      若不是湖北作家协会主席方方炮轰诗人刘忠秧跑路“鲁奖”的微博,鲁迅文学奖恐怕要被人们忘记了。日前,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公布再次引发争议,有网友写下一首《如梦令·鲁奖》嘲弄该奖:“近日鲁奖公布,世人皆知套路,笑看各点评,扒开评审内部,黑幕黑幕,惊起看客无数。”其实,越来越失去影响甚至被人嘲弄的文艺奖项何止鲁奖呢?近年,除了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也遭受各种质疑。不单是文学奖项,包括金鸡奖、百花奖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的文艺奖项的结果都和大锅饭结缘,饱受诟病。! H4 U4 q, w3 A8 ?

" U0 |' a6 J4 z0 o' `6 Q' G  包括鲁奖在内的文学奖项如何再塑形象?我以为首先要做的是自珍自重。5 o7 \6 ~0 u5 p. }9 D" a0 n

0 d) h! {; a6 M2 E  做到自珍自重一点不难,关键是要珍惜这些奖项的声誉。就拿鲁迅文学奖来说,它创立于1986年,是以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命名,为鼓励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作品而设立的。它与茅盾文学奖共同构成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这个奖项不仅应该保持它的伟大和崇高,而且应该将其进行到底,才不辜负这项奖的初衷。鲁迅文学奖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品牌,一个文学象征,要珍惜这一个品牌和象征的来之不易。其他奖项亦大致如此。
: H, l$ n& ~: @8 u' _- G# E$ s( h1 J6 U( c0 @
  做到自珍自重一点不难,还要在评选过程、尤其是评委的选择上下大功夫。从人们这次对鲁迅奖的批评看,评委的选择的确有问题。此届获奖者周啸天的诗颇得著名小说家王蒙的激赏,但有人认为王蒙先生本就是国诗创作的外行。评论者徐晋如说:“鄙人在书店曾翻过他和画家谢春彦的《王诗谢画》,几乎没有一首符合格律的作品,更不要说进一层的情志、意境了。”其他奖项也有尽管是内行但已经与时代隔绝或精神、身体都力不从心的人当评委的现象,如此评委怎能评出真正的好作品,如此结果又怎能服人心呢!' v1 ?; I+ @& N& ]. N7 m+ w
+ \, M7 Y) N8 M
  鲁奖及至所有奖项的评选过程,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这些传统奖项评选的过程和方法不妨借鉴当下一些时尚的娱乐化的比赛过程和方法,比如中国好声音、青年歌手大奖赛等等。将比赛过程放到报纸或网络上,由关门评比、黑暗中评奖变成开门评比、开门竞争。将作家作品展示在百姓面前,听取各方意见,避免“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这种连打油诗都不如的作品获奖,令结果难以服众。
" y. E" u) w" P' t9 K$ T; P+ N; \2 L  X3 ~& t# Z8 p- E+ G
  其实,公开评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将评奖的过程展示出来。这个过程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审美趣味和文艺鉴赏力的过程,也是文学艺术从象牙塔走进人民群众的过程。公开评比可以发挥出这些奖项对于艺术普及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奖项,从而喜欢文学和艺术。
/ V9 X) ]8 r3 J, F- f% e& p8 O$ ~6 d+ S8 ]: u; y# m
  当下文艺奖项很多,但基本上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作用。若想发挥这些奖项应有的作用,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我们从事这些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文化艺术部门,不珍惜荣誉的来之不易,不珍惜几十年的品牌效应。这种不珍惜,小而言之是给奖项本身带来损失,大而言之是发挥不出来文艺作品在时代洪流中应当发挥的鼓舞士气与凝聚人心的作用。太该管一管了!( h( A: A% u. J& ^

6 Q$ w: C8 V$ j& V( ~. A+ h' _& b5 {8 P
(环球时报)7 U; @  h7 K; R% V* e9 U/ G' W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