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动漫,应该褪去孩子气了

Rank: 6Rank: 6Rank: 6

主帖
发表于 2013-10-13 10:02
    著名动漫人物一起欢庆漫画节开幕。
    本届中国漫画大奖作品《从小李到老李》。


    说到动漫形象,美国有酷炫的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全民偶像”,日本更是以“萌物”驰骋世界,机器猫、Hello Kitty、龙猫等都受到全世界范围成年人与孩子们的喜爱,韩国也有一只流氓兔,在网络上蔓延至世界,迅速走红。近年来,我们开始拥有自己的动漫形象,喜羊羊、熊大、熊二、光头强等等,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悄悄走红……动漫已经成为一种寄托,陪伴孩子们成长,更是成年人的心灵慰藉。
    近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圆满落幕,其中的中国漫画家大会、中国动漫金龙奖等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日本著名美食漫画家仓田芳美、台湾著名漫画家王泽、法国作家、昂古莱姆漫画节亚洲区总裁人尼古拉斯·费列和中国著名漫画家李昆武、本杰明等动漫界的一线明星作者齐聚一堂,在他们的交流碰撞中,一个话题被数次触及:中国动漫应该走出低龄化。这意味着,在漫画作者的心目中,动漫的受众和审美旨趣已经开始有了新的诉求——中国动漫应该走向高端,面向成人,不再低龄化。
    尼古拉斯·费列把中国的动漫归类为“低龄动漫”。他指出,在法国,漫画市场的读者有很多是成年人,甚至还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中国,漫画的消费群主要还是年轻人。尼古拉斯把这种群体的扎堆,视作“动漫还没有在中国的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么,中国动漫是不是真的陷入低幼的瓶颈?未来,动漫是不是要逐渐褪去孩子气,真正的“长大成人”?
    思考
    现象:
    为何漫画都被画成小孩子看的东西
    说到最具海外知名度的动画形象,总是绕不开一只白色的卡通小猫Hello Kitty,它的左耳上有着经典的红色蝴蝶结,无论是熟龄女性还是小女孩,都会为它疯狂。另外一个就是蓝色憨厚,被大家昵称为蓝胖子的机器人哆啦A梦。它曾在2008年,被日本外务省任命为首位“卡通大使”,由当时的外务大臣亲自授予任命状,从虚构的“萌物”变成向全世界推广日本文化历史的使者。
    在中国著名漫画家本杰明眼中,这是漫画能够达到的很好的状态,如能至此,动漫才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他回忆,Hello Kitty也曾经故事化,但是并不是由此达到现在的高传播度。而哆啦A梦仰赖动画和漫画的广泛传播,成为无数人心目中都想要拥有的可爱小伙伴。本杰明将它们的成功归因于打动人心,其中最关键的是它们能够触动无数成年人。
    众所周知,哆啦A梦是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笔下最出名的形象,网上曾经有很多它的完结篇,也有很多全集里面也收录了许多传说中的“大结局”,在中国年轻人甚至是年纪稍长的人,都会被它的内容触动,然后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去评述甚至转发,“大雄和哆啦A梦的友谊,他们在生活中的冒险和勇敢,能让所有人触动,成年人也能在其中受到鼓舞。”本杰明说。
    在国内,当《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博得他们的欢笑和喜爱的同时,著名漫画家李昆武和本杰明在另一边做着不同的尝试,挖掘动漫的更多可能性。李昆武更是在被誉为“漫画奥斯卡”的法国昂古莱姆大奖、法国圣马洛图书展的漫画大奖中载誉,他的作品《从小李到老李——一个中国人的一生》、《鼠族》等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强烈关注。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他的作品是描绘生活、历史和文化的。对于当下中国动漫的发展,他认为我们要正视一个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把漫画画成小孩子看的东西,这一方面法国最不一样,日本也不完全这样。因为法国人把漫画视为第九种艺术,在艺术形式上把漫画定为了给大人看的东西,把漫画做成‘固态电影’带有分镜头式的概念,可以说法国的漫画在不断探索,才具有了生命力。”
    思考
    问题
    中国动漫在未来都只能走日漫路线?
    “动漫不应仅仅是给孩子看”这个理念,在国内的动漫界也发酵了一段时间。李昆武的实践,重在对动漫形式的创新和提升,希望动漫向艺术的高度跨越,成为真正的“老少皆宜”。而国内一批动漫行业者则在动漫的形象内涵等方面入手,希望打造出能够感动更多人,尤其是能够走进成年人内心的动漫形象。
    阿狸,一只看上去充满爱的小狐狸,就是北京梦之城文化有限公司一直在塑造的“治愈系”形象。“梦之城”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阿狸之父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讲师徐瀚,他从高中时期就开始创作阿狸,在2006年以童话绘图与四格漫画形式在猫扑、天涯等知名网站亮相。“阿狸是一个不依赖动画故事传播的形象,我们从2009年开始,通过推出原创动漫绘本,让更多人接纳并爱上这只小狐狸,我们希望绘本和其形象中的温暖色调,能柔软更多人的内心。”可以说,阿狸的定位从一开始就不是面向孩子,而是那些年轻甚至是更成熟的人们。
    阿狸的路线,属于萌系漫画,这种类型在日本已成气候,在进入21世纪之后就开始走俏了。这类漫画,无论是故事内容和形象风格都呈现出治愈和温暖,当其中的形象脱离了故事,成为单纯动漫形象之后,尤其适合周边产品的开发。
    除了阿狸,还有诸如张小盒、菜菜、巧克力熊等等动漫形象都在试图打开更多人的心灵,成为软润可爱的心灵补药。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在对准成年人。
    尽管出现了这种以成年人为对象的动漫,但是目前国内最强势的还是以儿童及少年为受众的动漫。本杰明认为,中国动漫在未来还是会走日本动漫的路线——以低龄读者为对象。“目前来说,整个世界的趋势都是日漫的路线,而中国动漫和日本的关系又是千丝万缕,这也许是一个阻挡不了的趋势。”
    思考
    展望
    “动漫的转变,
    在于它能否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重要性”
    说起老夫子,几乎是无人不知,它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老少皆宜。《老夫子》的作者、被业界誉为“小夫子”的王泽将老夫子这个形象的成功,归结为“包容”。“《老夫子》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设定,这个角色有点像演员,不同的电影公司可以对他有不同的要求——这部戏扮鬼,下部戏当英雄,可以塑造成为不同的角色,本来就没有什么必然的方程式。当然我最开始没有想他能够长青,我觉得漫画人物就是可以永远都不老。”
    40多年前,王泽从父亲手上接过画笔,开始将老夫子的形象“玩转”起来——让“老夫子”和新时代新事物结合,陆续尝试跨领域的合作模式,不仅跨界电影、动画片,还让老夫子代言广告,出现在食品、衣服和生活用品上。他逐渐让老夫子融进生活,转化为其中有机的一部分。“无论低幼还是成人的分类,都没有把动漫放进生活中去理解和看待,漫画不一定只是科幻的、可爱等等形式中的一种,总的来说,漫画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可以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所有东西。只是目前,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包括我们,还没有真正习惯用漫画去表现云吞面这样饮食文化的题材,这只能说是和我们文化背景有关。”
    尼古拉斯·费列的法国文化视角,无疑为中国动漫供了借鉴。据费列的观察,法国法语地区,每年所推出的漫画单品达到5500多种,平均一下,在法国书店中每一周都能找到一百种新的创作作品。“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法国不像中国一样,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他只有6600百万左右的人口,所以在法国是有很多漫画读者的,他们为数众多,且不分年龄。”
    他认为,动漫的真正转变,在于它是否能够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重要性。“在法国,漫画式和文学、艺术、绘画等相提并论的,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伊朗的女人,她是作为一个政治避难者来到法国,她把她在伊朗的经历都写成故事,然后编成漫画,名字为《我在伊朗长大》,在最初卖出5000多本,隔了几年之后发行量达到几百万册,这部作品在法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丝毫不亚于那些厚重的著作。”
    对于日漫及美国漫画在世界范围内席卷的狂潮,费列表示,法国的漫画文化是面向全球开放的,每年法国会出版5500册漫画作品,这些作品里面的创作很多都是来自于国外,也就是外国的文化,包括北美的、南美的、欧洲及亚洲的。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本土的漫画创作。“大家知道在法国35%的漫画市场是日本的漫画作品,就像在中国一样,日本的漫画作品是非常流行,但我们并不认为外国的文化对我们的漫画产业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对自己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很有自信,我认为是一种互补。”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钟琳
    实习生 冯樟莹
    名家 碰撞
    本杰明
    “在可预见的未来,
    日漫会更加强势地扩大领地”
    南方日报:您对于中国动漫相对低幼化的这么一个现象有怎样的看法和感触?
    本杰明:中国的动漫主要是走日本漫画的路线。世界范围内主要是有三种漫画形式,欧洲漫画是起源,主要是以法语形式体现,不单指法国人的创作。日本漫画和美国漫画是另外两个大的类别。可以说,日本漫画比美国和欧洲的漫画都要晚,但是他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身特点,目前在全球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趋势。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市场只能看到日漫,这里说的日漫不只是日本人漫画,而是指日漫风格的动漫,像中国人、白人黑人等等创作的此类风格作品都是称为日漫。中国的动漫市场和欧洲相比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我们只有日漫。这是我们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吧,因为读者只看日漫,所以他们的审美也就只能接受日漫。我们再看法国、日本和美国的漫画市场,可以说,曾经,日本和美国都是相对封闭的,它们都不太接受其它文化的漫画作品。而法国是最包容的,接受所有文化的漫画。
    现在的情况可能有了一些改变,在美国和法国,日本的漫画都开始越来越强势,基本成为一种主导性的趋势,在法国本土,日本漫画的销售甚至还超过了法语漫画。在中国,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只有日漫,所以谈不上对美国漫画和法语漫画的审美接受。包括我们的编辑团队,从上到下都是非常整齐划一地做日漫的作品,有不一样的作品市场的反响也不好。因为我们的读者没有经过培育,看到跟日漫风格不一样的东西之后,就会有所抗拒。所以,读者的不接受反馈到出版社那边就是不赚钱,那我们的漫画就只能在日漫这一种形式中循环。
    南方日报:动漫的产业化发展非常快,这对于动漫创作本身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杰明:这也是日漫的路数。品牌化的发展等等都是日本漫画走过来的发展方式,而我们也是在靠近这种方式。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好的,他们的成功给我们很好的借鉴,那我们就去学。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漫只会更加强势地扩大他们的领地,越来越多国家自身的漫画文化都将瓦解,形成以日漫为主导的格局。
    而大部分年轻人都会丢弃自己本国的漫画传统,投向日漫创作,直到一定的岁数再回重新回溯寻找,我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从我自身来说,我就是一个日漫的流失的读者,我以前也很喜欢日漫,但是随着我自身眼界的慢慢打开,我就可以比较,我受到更多的触发,这个时候我的审美也开始变化。改变不是不可能,可以说,有的作者总会在不断探寻的。
    但说日漫的盛行无可厚非,因为它抓住低龄人群的心态,再结合网络文化的盛行、青少年发声渠道的增加,日漫就成为一种风潮。
    王泽
    “我们的漫画也可以很繁荣,
    这只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南方日报:您目前侧重于把老夫子和很多新奇的元素结合起来,例如外星人,这是否说明《老夫子》已经走出了以靠故事传播支撑的模式?
    王泽:老夫子就像是一个电影明星或是模特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做其他的领域的事情,就像现在明星也可以开餐厅开服装设计公司。
    老夫子为什么可以长青,我也不知道。我期盼任何热爱老夫子的人可以接棒,把他画下去,再玩个几十年也很好。因为我父亲年纪大了,他没办法画下去,他已经把脑力、精神和天赋全部贡献出来,我当时也就是说要帮他一下,然后没想到帮到现在跑不了了。
    在我刚开始画的时候要思考我是不是要画得和父亲一模一样,如果要画得一样我会很害怕,因为我毕竟不是他。在一般的四格六格漫画中,我还是会加入自己的理想和想法,每个人会因为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把不同的东西放进去,这样做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南方日报:现在台湾、香港的漫画普及情况如何?
    王泽: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台湾基本上就和内地、香港差不多,思想传统上父母还是宁愿孩子去当银行家、医生这些有社会地位的工作,而不是漫画家,有的父母会比较开放,让孩子用画画、音乐的角度去表达,但总体还是少。
    要讲到亚洲漫画比较成熟的,还是日本,他们的作品比较多样化,不只是一个形式,当然时间可以改变现状,今天这种情况是一个社会中制造出来的共同心情,有的人喝红酒就是因为最近流行,只为了证明你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这是一种生活的盲从,没有仔细品尝。
    我主张漫画为心灵表达方式之一种,如此便和油画、国画甚至散文、诗歌等殊途同归。表达方式本无优劣之分,不过是一个地方的人们长久的思维习惯作祟罢了。
    南方日报:我们的漫画会像日本一样,到达一个全民的广度么?
    王泽:完全有可能,并且是随时随地的可能,这只不过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只要心态宽一点就可以了,漫画不一定画在纸上,更不一定要画在多长多宽的纸张上就为了方便漫画书印刷。我不是说要革命性地去违反规则,画漫画还是要遵守一定的基本规则,但自己要试探别的方法去达到同一个规则。
    像金龙奖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能够看到他们每年都在进步和把眼光放宽,他们会考虑到多项目的多元表现,能够鼓励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水准、不同年龄等各种各样的创作者,可以说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在这方面还差得比较远。

Rank: 6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13-10-13 12:10
童心未泯,八零后长不大的童鞋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动漫情结~

Rank: 4

3
发表于 2013-10-13 15:30
现在越来越不喜欢看动漫了,没营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