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7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绿色生态游,为“大美青海”注入新魅力

当前离线 KCT    

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3-6-7 07: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绿色时报6月6日报道(记者 宋晓英) 全省拥有17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45.84万公顷,年均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达5884万元……
                             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仅拓宽了高原林业人的致富路,更为“大美青海”注入了新的魅力。

  因为绿,吸引社会资金开发建设
  如何可持续地利用青藏高原丰富的森林资源?
  自1992年建立全省第一个森林公园以来,青海林业人不断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林业发展模式,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之路寻找突破口。
  青海省以“保护为主,开发利用相结合”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机制,不断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在全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森林旅游发展模式。
  2005年至2011年,全省森林公园建设总投资额达17.1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0.51亿元,来自各部门、企业、个人等投资额达6.63亿元。大量的资金投入,加快了青海对森林风景资源的开发进度,提升了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档次和经营水平。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青海进一步规范在集体林地开展森林旅游的经营管理行为,引导周边农牧民从传统农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积极发展与森林旅游相关的产业,兴办“森林人家”、“森林生态园”等接待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森林旅游的综合功能,增加农牧民收入,拓宽致富门路。
  因为绿,综合效益提升生态游含金量
  以举办主题节会等活动为平台,林区观光游、森林科普游、农家休闲游等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为高原的山林增添生机。
  为让更多人了解青海森林旅游,定位于“世界屋脊绿宝石”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借助青洽会、森博会、大美青海香港行等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拓展旅游合作渠道,使外界进一步了解公园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公园还制作了精美的宣传画册免费赠送给游客,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公园的旅游资源,增加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森林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激活了青海林业发展的“一池春水”,提高了全省森林公园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青海省森林公园已培育了440万亩各具特色的风景林,保存着全省7个植被小区的全部典型群落,保护着青海云杉、紫果云杉等珍稀名贵树种和部分完整的原始次生林群落及58种各类野生动物。
  凭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美的森林景色、多彩的旅游项目和良好的旅游秩序,青海省的很多森林公园被当地政府确定为科普教育、爱国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有力促进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第三产业、特色种养业等产业的发展。近几年,青海省森林公园旅游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11年,森林公园经营收入达9538万元,旅游从业人员达3565人,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收入近5亿元。
  因为绿,生态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
  为打造青海森林旅游独特的民俗风格和地方特色,多年来,全省各森林公园陆续开展了旅游文化资源的搜集、挖掘、整理、传承等工作,充分挖掘森林景观文化、地质遗迹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中藏药文化、古树名木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依托自然景观优美、地质地貌俊秀险奇、人文景观独特、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等优势,建设了以景区景点解说、民间神话传说和宗教文化及历史古迹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文化体系,同时还加强了地质博物馆、奇石馆、植物标本及进行科普宣传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青海涌现出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资源和刺绣、盘绣、根雕等手工艺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学校德育基地、中藏药保护基地、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等,也因为生态旅游的升温而陆续落户青海各森林公园。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