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7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流行”的深圳之声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3-9-27 10: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这样一种音乐,它是不能跟着哼唱的歌,是并不连贯的旋律,是没有节奏感的拍子,是并不取悦耳朵的音色。它与传统的流行歌曲、民族音乐、摇滚、爵士都若即若离,却形态迥异。

  就是这样一种剑出偏锋的音乐,没有成千上万的追随者,更没有让创作者赚到盆满钵满,却有许多不甘于因循守旧的音乐人为之痴迷。原因只有一个,它展现了声音的无限可能,揭示着未来音乐的方向。在音乐理论界,这样的音乐有一个定义:先锋音乐。

  在深圳,当以媚俗之态制造出的快餐音乐在人们耳边聒噪不已时,却有这样一批年轻人,他们分布在城市的不同角落,用边缘化的声音,传达着自己的欢欣和迷茫,表达着属于深圳新一代的声音。他们以“反流行”的姿态,创造着声音的别样风景。他们的新锐之声穿空而来,穿过了深圳音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先锋音乐人的“摇滚出身”

  没有吉他、贝斯和鼓,没有人们常见的乐队配置,而只有一两台电脑,加上一些冷冰冰的声音设备,却通过音乐人轻点鼠标的创造,用声音构筑起一个人们闻所未闻的世界。这是在深圳一渡堂、B10艺术空间、墨客空间、旧天堂艺术书店等先锋艺术聚集地常常见到的场景。陆正、沈丕基、林志英、李伟民、黄健、小宇、白天不亮……这些在音乐观念上远远走在时代前列的深圳音乐人,用他们无所畏惧的创造,改变着人们对音乐的概念认知。

  当记者与这些先锋音乐人们接触时,发现虽然他们的作品风格往往南辕北辙,以电子音乐为主要形态,但如果在音乐履历上往前追溯,毫无例外都有着共同的出身——摇滚乐。事实上,只有对深圳摇滚乐的脉络进行梳理,才能了解当前深圳先锋电子音乐的前世今生。

  深圳曾经是中国摇滚版图上一座至关重要的城池。1990年5月,“深圳之春”摇滚演唱会成为中国摇滚在南方的首次集体亮相。那是深圳在中国摇滚史上留下的第一道闪亮印记。1994年,在一盘粗糙的合辑《南方大摇滚》中,单行道、异教等深圳乐队发出了南方摇滚乐的最早声音。乐评人欧宁、DJ倪兵等曾经在深圳工作的音乐操盘手成为中国推广电子音乐的先知和传播摇滚乐的热心人。而从早期的涅槃酒吧,到2000年以后的本色酒吧、根据地酒吧,都成为中国摇滚最重要的演出基地之一,同时也培育着深圳的摇滚乐力量。

  向日葵乐队,曾经是2000年前后活跃在深圳的一支摇滚乐队,其音乐疾速、猛烈,充满宣泄的激情。然而后来,其核心人物沈丕基和李伟民纷纷转向,迈入了家庭式音乐制作的广阔天地,一去不回头。不过,沈丕基说,在“玩摇滚”时期积累的技术和对音乐框架的把握,为他以后进行先锋音乐创作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从摇滚到电子,再到他后来钟情的以古琴为介质的实验民族音乐,这样的转变是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

  小众音乐蕴含大能量

  无独有偶。如今在中国先锋音乐版图上已有一席之地的深圳音乐人陆正,在10年前也曾经是“知觉”、“贵妃”等两支乐队的主力乐手。陆正的本职工作是一家报社印务公司的技术员。性格比较内向的他发现跟需要彼此磨合的摇滚乐队相比,坐在电脑前面去寻找、创造自己想要的声音更符合自己的个性和理想。早在乐队时期,他就曾经尝试通过声音采样和音效,为音乐增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自2005年开始,陆正开始以电脑为演奏硬件,活跃于各大小演出,其抽离的电子乐风画面感突出,树立起了令人过耳难忘的创作姿态。

  2006年2月的首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开幕式,成为深圳先锋电子音乐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在几位颇有远见卓识的主办方官员默许下,开幕式表演成为一场实验电子音乐的大汇演。香港先锋音乐的领军人物李劲松等人把波兰的实验音乐大师卡高斯基带到深圳观众面前,以其多少有些“惊世骇俗”的电子噪音给了所有现场观众以震撼。陆正、黄健等本土乐手也与大师同台,开始了他们的亮相。

  2005、2006年前后,也正是沈丕基音乐转型的关键年份。当时,他刚刚从摇滚乐投入到实验电子音乐的创作中,日日潜心于声音的采样、拼贴和再造。有一次,为了给演奏中增加不一样的音色,他借来一架古琴。从此,他开始对这种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乐器着迷,向古琴大师李家安拜师学艺。在研习古曲的同时,也将古琴融入到了自己的实验音乐创作中,使其成为他实验音乐作品的标志。

  如今隐居在梧桐山下的沈丕基,自幼在家乡闽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后来到深圳又从事设计。在他看来,自己受了故乡传统和深圳现代理念的双重滋养,因此使他得以在传统文化和先锋文化之间穿梭自如。他曾经在一个画展开幕式的表演中临时决定“抚琴不弹”,以5分钟的静默为观众带去了震撼;他曾经在厨房里和着高压锅汽笛的节奏进行表演,也曾把炒菜的声音当做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他更用琴弓来摩擦古琴的琴弦,实现着自己与乐器间的互动。“用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声音本身是否能触动你,是否能与自然和心灵发生共鸣!”沈丕基说。

  先锋音乐表面上是小众音乐,但它正在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蕴含着不可低估的能量。陆正作为一位脚踏实地的音乐家,创立了We Play等唱片厂牌,建立了CHOP等跨国艺术交流活动品牌。他与波兰的先锋音乐同仁交流频繁,并得到了波兰国家文化部的资助,先后多次进行两国先锋音乐交流。今年8月,他刚刚在波兰、德国、奥地利等三国进行了访问演出。

  让音乐成为城市个性标签

  先锋音乐对传统音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在城市文化生态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如今已成为国内电子音乐最重要推手的倪兵,曾经在深圳工作。他对实验电子音乐的创作忧虑大于喜悦。在他看来,电子音乐需要更多地面向大众,比如在一些酒店的电梯里、美术馆等公共艺术空间中都有实验电子音乐生存的空间,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常有音乐人抱怨观众听不懂自己的音乐,在倪兵看来,更多是音乐人自身的问题。“别以为实验电子音乐就不需要素质,实际上,过硬的音乐素质对这样的音乐也是必需的。”

  在国内电子音乐界,一位被乐迷尊称为“白叔”的深圳电子艺人“白天不亮”广受推崇。他出版的《时光幻游指南》成为近年来国内同类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今年,“白天不亮”通过网络和全球12组电音高手合作的混音版本《奇幻混音之旅》同样大受好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音乐人表示,电脑给了音乐人极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这种不受拘束的创作方式,给音乐带来了巨大的蜕变可能。今年年底,他还将推出一套将说唱乐与电子融合的专辑,继续探索未知的声音空间。

  长期从事音乐活动组织的乐评人阿飞认为,先锋音乐对深圳这样一座先锋城市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艺术形态,有理由得到更多支持和发展的空间,从而让音乐成为先锋城市的声音标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