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0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农民农”多一点关注和保障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4-6-26 21: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 d! h' E7 C  [$ m6 I5 w. J) L
! n! n  o3 @6 a0 d" B
$ t4 M  g0 F: H) @4 s: j& U
      去年秋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在深圳“种客田”的老乡,几经交流颇多感慨,深圳的媒体人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外来务农者这一群体,即便有,也是和污水灌溉、旧改争端相关,对于他们为何而来、如何生存、将欲何往的问题多被忽视掉了。相似的出身让我对“农民农(与‘农民工’的称谓相对)”群体的生存状态颇感好奇。0 N- O! Y% S% K+ e( \! G4 j
" O3 N; I. Y2 F' i, n0 j5 `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令人振奋的口号,使得深圳包容、开放、平等的城市特性跃然而出。而当我进入外来务农者的群体中调查时却发现,原来深圳还有这样一群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们在深圳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十数年如一日,但却从未认为自己是深圳人,也没有人把他们当做深圳人,没有保障身份尴尬,缺乏监管逐利而生,来深圳包含着对家乡发展缓慢的无奈,而在深圳“种客田”也有着难以言说的苦楚,所获得相对微薄的利益能让他们在深圳守候十几年,但是却依然看不到什么希望,随着年华老去体力衰减,注定会远离农田,而这期间还可能面临随时被驱赶的风险。
$ D& x: V. b9 y( {( G3 s8 E& E9 r
8 v) G2 }6 T4 x8 ^% n      他们如同原始农户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然住着土坯房吃着柴火饭喝着深井水,与深圳的都市人同在一片天空下,却如同分处两个时空。走在深圳田头多少会有些恍惚,这真的是霓虹灯闪烁下不夜的都市?当进一步走入“农民农”的生活,则会了解更多的无奈,拖家带口为生计奔波,妻儿父母与之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希求帮助却毫无门路,动辄得咎也只能困守。
( i. l+ N; a' t/ u6 d" A) D9 ?! O
( R, G2 h% }0 I  k3 N) r      对于这一群体难道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吗?近二十年来,深圳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农业,农业科技园内的从业者与公司签着有保障的合同,已然从农民转变成工人,而他们可能此前也只是普通农民。与新型农业并存的传统农业虽然渐趋式微,但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口,“农民农”与耕地承包公司签订租地合同,除了需要遵守的准则,看不到任何权益相关的保证。或许可以用不同的贡献不同的待遇来解释,但显然过分功利的做法与人本观念是相悖的,这不应是深圳的城市特性。
  d8 `$ v$ v( r, @4 {; Z1 d3 l, O- R
* P! j) \1 z) v7 f- G      实际上深圳的高新农业、生态农业一直在稳步发展,吸纳区区几万“农民农”并非不可能,只需要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帮助,就会改变这一群体所有人的命运。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即便不考虑用新兴农业吸纳此部分人口,也不能否认深圳需要认真对待“农民农”问题,除了菜篮子层面,深圳的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他们的贡献,或许这并非他们有意为之,但确实达到了相应的客观效果,而这些是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深圳需要“农民农”不容置疑,但如何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保障则需要政府认真思索。; @$ ~! [, M/ {- r+ m

' G1 C, Q) [" A& B% K
! y5 G$ ]* S' @. u% `(南方都市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14-6-26 23:03 |只看该作者
政府要多关心下农民工的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