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7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选见义勇为勿拔高道德标准

Rank: 3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4-8-14 23: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m; b6 }/ |+ Q  d, |7 L+ F# z  n, O6 i
' f5 Z) Z- t6 r4 \/ K$ Y
      中国成都游客孙先生在斯里兰卡旅游期间,为救同伴不幸溺水身亡,遗属希望为其行为申报为见义勇为,但是当地部门却纠结起来,据称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救熟人算不算见义勇为?”
( T8 t7 {) o) W2 r1 o+ {9 b* y9 Z( v8 k: l7 m. G& d
  事实上,“救熟人算不算见义勇为”的争论近年来时有发生,而这个论题剖析起来并不复杂。从法律层面上看,熟人之间是彼此独立的法律主体,并不负有互相救助的职责和义务;而从道德层面上看,救助比熟人疏远的生人自然是见义勇为,而救助比熟人亲密的朋友也同样是“君子交有义”的体现,因为在传统文化中,“义”和“友”互为表里,不可剥离。* ~. n, r- o7 T# o% o( P: Q

( G4 Z. _- x) K* i; R- B' C% S  综上所述,“救熟人”的行为有理由被视作见义勇为,而纠结于这个问题的背后是道德标准的拔高。( t  I$ j0 m# J& v

' D% y- ]9 U7 [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准则。而拔高它的标准无疑抬高了登堂入室的门槛,提高了做好事的成本。6 w! w1 A9 s- L& i
+ }9 t8 p$ t2 ^* F& _/ l5 P( v
  因此,这也就无怪乎每次有此类争论发生时,总会有网民“总不能等搞清对方是谁才救”的评价。这不是网民在撒娇或赌气,而是说明一个道理:拔高的道德标准只会与世道人心脱节,背离了可敬、可亲、可近、可学的要求。
" W3 @1 H9 K5 T. Z/ ~
* @0 D. l+ w$ E% ~6 R  此外,拔高道德标准还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应该做的事情不值得表扬”。若以此推论,母爱父爱也不值得歌颂,因为父母爱护子女既是法定义务,也是道德准则,还是生物本能。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好事是应该做的,褒扬也是应该给的。; T- ?- T' q. X

6 R: z: L/ o8 \2 U5 e. X9 h! j9 n! ?4 x6 i: J5 s, C
(京华时报)1 I  V9 L$ }9 \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