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2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历、政策、编制成免费师范生就业拦路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5-2-5 09: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质量,事关义务教育均衡,事关教育公平,其中,农村教师的水平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平均年龄偏大、待遇相对缺乏吸引力、美术音乐等学科开不起来等等。: _/ J- q% j. [

8 Q& ~8 n0 I% _# K, H1 r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免费师范生政策就是国家的重要应对举措之一。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7年来,教育部属师范院校和地方师范院校积极投身其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很正常,新生事物总是无法尽善尽美。& Q' D+ I( k- k# i' G2 ^( L; Y
5 {0 x5 l  {' V; ?
  好事需要办好。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连续两期刊发免费师范毕业生发展调研报告,以期推动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为提高农村中小学质量尽力。
' A& K& d+ p# X5 x, c9 y& c% S$ P9 U) @, D, q2 Y; L+ T/ p- J/ b& F) a
  ——编 者
7 G) g, F8 Y$ U" G' v5 V3 B/ |$ x
, U3 ?0 L5 T% b6 h. w9 c/ p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此项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2007至2014年,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招收近8万名免费师范生,目前已有4.5万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走上中小学任教岗位,其中90.8%到中西部任教。
4 Q! t3 S& l! D' N5 `/ B
$ [2 I- T" r4 b; v- x: u  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下,全国有22个省(区、市)开展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每年约有3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群体已经顺利完成教育硕士学习。我们通过追踪式的问卷调查,对2011届、2012届、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问卷施测,参加调查的有效人数共有1060人,均为已攻读教育硕士人员。" t1 o1 e' Q% ^  Q& \8 D) J! q

& J7 z. L9 h+ b5 k8 R' D  师范生性别“阴盛阳衰”3 F5 Z3 u* v- S

: n7 R+ A3 h' C% u6 v3 |0 r  六成免费师范生来自农村
' O% x; T' B- A
) M4 [5 [: T+ |. t$ {  近三年,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男女构成比例相对稳定。女性占多数,约为七成。三年来,男生比例略有上升,但涨幅不大。师范生中“阴盛阳衰”的现象已经延续多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也是这样,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待遇低、发展空间受限,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
5 J% U- d- C5 ?) @9 G7 e# z/ a% l. o/ B6 J9 C
  免费师范毕业生家庭成分构成相对稳定,城市生源占四成左右,乡镇和农村生源为六成左右,这表明乡镇、农村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主要来源地。/ {# Z) U5 O. H' I; \' d
: p6 l; P7 H0 U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市一样,更多体现的是精英选拔取向,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有“跳龙门”情结,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来激励孩子。这种“离乡”教育,无形中给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制造了一种“回乡即失败”的心理压力。在访谈中,多数免费师范毕业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我想上大学,就是为了离开农村到城市去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却要面对“我是免费师范毕业生,必须回生源地就业”的现实抉择。3 h3 n% J* t& J6 X8 G- `

7 s" k( a' P: R9 }3 R  学历、政策、编制成就业拦路虎
8 p4 @% d) k& N. z3 R
9 ?' T8 n2 k* g+ R9 `  就业多集中重点学校,县镇农村下不去( o% r0 H& Q# C  V

! p* R. w, s, |- ]  免费师范毕业生能去自己期望的地区从教的比例不到40%,超过60%没能去成自己期待的地区。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师范生的就业之路也变得愈加崎岖:省会学校招聘提高学历门槛,非研究生不招;要与大批优秀的非师范生同台竞争;甚至要与有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竞争。
. r- h: c( F3 T3 ]- ~+ c+ L6 I" e( i/ S* k
  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未能去成期待地区的原因中,就业单位限制(主要是学历限制)占据首要因素。政策限制是免费师范毕业生未能去成期望工作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政策限制中不允许跨省就业是限制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没有编制,在这三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近20%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因没有编制而没有去成期待的地区从教;除此之外,生活成本高以及亲友反对,也是免费师范毕业生未能去成期待地区从教的重要原因。
" k* G( A  @2 r# a% k2 b3 P
$ y/ T0 c" H; d8 v1 Q- u- m  免费师范生政策制定之初,规定免费师范生就业有编制,但在具体执行上,各个省份实施力度不一,落实到具体用人的中小学更是情况复杂。2011届、2012届、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中,分别有11%、19%和15%的比例无编制。落实编制还涉及岗位的空缺以及各地教育、人事、财政部门的全程参与,需要给予重视。
3 G6 @4 \/ G" S
/ y- V1 ?4 }, V8 G3 j  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主要从教层次为高中,有80%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毕业后执教高中,约有20%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执教初中,执教小学及以下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比例极少。免费师范生执教的学校层次主要为省级示范学校,最高为62%,其次为地级示范学校,所占比例约为20%。) C0 F; E! i! H' {
  m8 H" F9 G; P+ E. T2 L! J
  有一半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从教年限为3年至5年,三成左右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从教的年限为3年以下,期望从教年限在5年以上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只在二成左右。
; z: C5 s' S; Y2 E+ w+ m
' X3 n' u! F2 A" `  六成以上师范生未评职称
6 r2 q5 q( S7 u+ m8 l4 h9 q
7 k* a  |  e  w2 B5 G2 I3 J  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 f: l) q7 n3 G# S( J
# @$ k2 f. C- {' D$ u" S  d: |" `
  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有六成到七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未获得职称,而在获得职称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中,所获职称主要为中教二级,占全部的二到三成之间。2011届、2012届、2013届师范毕业生中,工作一年后获得中教二级的比例分别为29%、27%、22.2%,呈下降趋势。; |  `4 X5 w4 W
6 i( S" {; R$ y4 }
  70%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1个至4个班级,约一成到二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5个至9个班级,甚至有部分任教10个班级以上。2011届、2012届、2013届师范毕业生任教的学生班额,分别为56、53和77人。他们在就业后,立即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压力巨大,教学创新的空间和余地比较少。9 ?; u: }; E) p- k; z& I& v/ n
/ _/ p# t' p2 z$ r; Z
  在本科阶段免费师范毕业生认为可以改进的措施中,超50%的毕业生认为教师技能训练和增加实习实践机会需要加强;约48%的毕业生最希望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过程中能够在课堂管理策略方面获得提升,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有的认为在具体工作中有些力不从心。
& D8 U& i9 D2 U/ I$ l8 `% G- c; e" {4 J6 ~* X+ y/ H
  免费师范毕业生工资水平整体构成比较稳定,2011届、2012届有超过一成毕业生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三届毕业生中工资收入在2000—3000元的比例分别为52%、45%、45%;工资收入在3000—4000元的比例分别为20%、29.8%、24.5%。只有15%在4000元以上。免费师范毕业生反映的生活困扰主要为经济收入困扰,三年来均超过七成,其次为住房问题,超过五成,其中住房问题的困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 F: W/ c4 z' W1 J( x
" ]6 v+ u4 p& ~# |, E; `- a(人民日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