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如何经略海洋、挺进深蓝,把海洋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发展活力?住深省政协委员纷纷建言。 绿色航运和海上风电,1+1能否大于2?在住深省政协委员、深圳市知联会会长谭刚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他认为,推动全省绿色航运与海上风电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用好广东海上风电资源,增强海上风电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建议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以深圳为试点,加快推动广东省航运业与海上风电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海上风电开发与运维、绿色氢氨醇制备、绿色燃料加注等全产业链条,为全国的绿色航运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谭刚说。 深圳正在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如何平衡好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助力更高质量地挺进深蓝?省两会期间,多名住深省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开展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范围优化调整》的提案。 委员们认为,由于深圳毗邻大亚湾海域全部被纳入大亚湾保护区,由此带来原住民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市民海上活动受到制约、项目用海要素保障难等问题。 提案建议,省林业局尽快启动大亚湾保护区优化调整,支持深圳将近岸坝光、杨梅坑、龙岐湾、东西涌等海域调出保护区范围,保障坝光近岸海域海洋博物馆、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等项目用海,保障龙岐湾、东西涌等近岸海域海上客运和休闲码头等公共配套服务项目用海,保障原住民生产生活用海,保障帆船等海上运动用海。 住深省政协委员调研发现,当前深圳和汕尾的海洋资源开发和产业合作存在海域管辖范围不明确,岛屿管辖权不清晰等问题,影响深圳、汕尾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 “建议省自然资源厅明确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域分界线,并结合深圳东部海洋规划的实施,考虑将靠近合作区的岛屿(如江牡岛、芒屿岛)纳入管理范围。”住深省政协委员、民建深圳市委会副主委、盐田区政协副主席高海表示,合作区可以依托深圳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海岛保护利用,打造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并以此为平台拓展合作区的“海洋经济走出去”战略,带动汕尾市的海洋经济增长,促进深汕、汕尾之间的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