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在老年群体中是一种不得不正视的病症,患者常因一个很日常的活动就发生了骨折,更不用说因骨密度降低,全身莫名的多处酸痛了。目前内地常规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全球首款双重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罗莫索珠单抗,为一位78岁的患者首次使用新药治疗。 重塑骨骼健康 国际创新药物带来福利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流调结果发现,65岁以上女性中,几乎一半的人都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虽然“静悄悄”,但也有迹可循。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 2017)》,骨质疏松主要表现是腰背疼痛、驼背、身高变矮、脆性骨折。患者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目前内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减少骨吸收,另一类是增加骨形成。单独使用时,在增加骨密度及降低骨折风险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近日,港大深圳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成功引进国际创新药物罗莫索珠单抗(曾用名:罗莫佐单抗),给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大湾区骨质疏松患者带来了福音。据介绍,罗莫索珠单抗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通过抑制硬骨抑素发挥双重作用的骨质疏松症药,即在促进骨形成的同时抑制骨吸收,快速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 罗莫索珠单抗已经于2020年在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获批上市使用,作用较强且起效迅速、使用便捷,国内和国外多个指南均推荐罗莫索珠单抗作为极高骨折风险患者一线治疗的药物。 78岁阿姨重度骨质疏松 术后成功注射新药获益 深圳首位使用罗莫索珠单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是78岁的李阿姨(化名),去年12月27日,李阿姨在家中上厕所时,突感眩晕后不慎摔倒,随即感到右上臂疼痛且活动受限。受伤后第二天,李阿姨到附近医院就诊,检查提示右肱骨外科颈骨折,李阿姨和家人深感担忧。后来李阿姨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港大深圳医院关节外科吴尧平主任团队求诊。 经完善检查显示,李阿姨确诊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必须手术治疗复位,但是李阿姨还有重度骨质疏松,加大了手术难度。为确保手术成功进行,吴尧平主任团队仔细设计了手术方案,今年1月2日,为李阿姨进行右肱骨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复查骨折复位固定情况良好,李阿姨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但是手术中所见严重骨质疏松状态给术后的骨愈合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不进行骨代谢的医疗干预,骨不连或延迟愈合将会是康复隐患。 幸运的是,正值港大深圳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引进的国际创新药物罗莫索珠单抗在医院新鲜“露面”,李阿姨成为深圳首位获益的患者。1月20日,李阿姨在港大深圳医院首次注射罗莫索珠单抗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进入逐步恢复期。 罗莫索珠单抗需每月进行一次注射,2月19日,李阿姨前往港大深圳医院复诊并接受第二次罗莫索珠单抗注射,她表示目前感觉恢复状况挺好的。 港大深圳医院是全国首家“港澳药械通”试点医院,自2021年4月引进首批药械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截至去年12月,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共引进29种药品,18种器械,累计服务患者超5000多人次,这些患者来自北京、山东、陕西、江苏等全国各地,有的辗转全国各地,求医无数,终于在“港澳药械通”政策福利下,带来了治疗的新希望。目前,医院“港澳药械通”试点经验已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将有更多患者受益。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