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898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顶格处罚药企,剑指药价“虚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1-4-16 18:3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7 S* ]9 i+ K7 e8 V2 L
- V4 z6 i% c& v2 r
  u+ ~% Z0 S" g4 \  虚假发票、虚构业务、虚增工资……近日,财政部会同国家医保局对77家医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结果公布,对江苏豪森药业、深圳华润三九等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处罚金额3万元、5万元不等,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下的顶格处罚。如此顶格处罚药企,有关部门为哪般?' ^+ x6 j2 y  F7 D, ?7 \

" ]7 F, ~3 N( L  整治药价虚高顽疾,有关部门屡出重拳。这项始于2019年的检查,聚焦医药产品成本费用结构,从会计账本上挤“水分”。经查,企业虚增各类费用开销名目繁多,涉及数额从几万元到上亿元不等。有企业列支咨询评审费、广告宣传费,结果为“查无此票”或“不一致”,涉及金额1.29亿元;有企业列支医学领域的学术研讨或经验交流会议费1.49亿元;有企业列支视频拍摄项目制作费、物流监管项目费、会议费、调研费均不实,涉及总金额超过亿元……上述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有关规定。这些虚增、虚构的费用是药品回扣产生的温床,并计入药品成本,成为药价虚高的幕后推手。  m+ g: q- A6 ?) {/ I; C6 m7 D
7 K* T# E, b0 i2 y/ y  o
  有人认为,药企违规涉及金额过亿元,处罚额度只有3万元、5万元不等,如此隔靴搔痒,是不是处罚太轻?其实,此次联合检查,重在释放加强财会监督的信号,表明会计信息质量将成为治理药价虚高的“突破口”。特别是,目前会计法正在修订中,预计新法实施后处罚标准将大幅提高,顶格处罚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彰显。  v9 s5 K# n8 e" D5 S- L7 [' T

2 v3 C, h0 i2 ]- P8 q" l& ]( z3 T) k  3万元、5万元罚金就像“毛毛雨”?若是药企如此看待这次处罚,那么未来将会遇上“大麻烦”。须知,有关部门此次出手处罚药企,命中的是企业信用这一命脉,比罚款更让企业吃痛的是企业信用受损。被处罚的医药企业带着信用的“污点”,在药品集中招采环节面临信用的“考问”,情节严重的企业将失去招采资格。日前,就有一家医药企业被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暂停在线交易,该案例是全国首例信用评价达到“严重”等级的治理案例,标志着信用评价制度进入了发挥实质性效果的新阶段。目前,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112个,涉及面广,如果企业不能参与或者被限制挂网,对企业发展将是切肤之痛。这对违规医药企业将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从而形成举一反三的系统治理效果。
/ j, J$ p: D9 V1 ]% `
( }, P% [6 P* _4 a, ^/ y! L- Y  当然,处罚只是一种短期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源铲除药价灰色空间与不法医药行为。真正让企业转变思想,从“让我做”转变成为“我要做”,需要通过带量采购、市场竞争等多种手段来引导。要让医药从业者明白,在价格上玩“猫腻”绝非长久之道,告别粗放式增长,推动产业升级才是中国医药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e- K  L: H4 {% V  k9 t! m$ N
9 k3 V' E) }6 y: `7 W) e  b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挤出虚高的水分,消除药品购销灰色空间,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多部门联动、综合施策,构建医药企业“不敢、不能、不想”的药价治理体系,帮助百姓用上优质价宜的放心药。(人民网)& \/ ]; ~- r" n* z$ O, s( I6 v
! H8 p  h+ ^3 G: R# |( b! i

9 d. [" f- r- q$ ^5 V
1 P# @. C6 r' P: e+ D) H; k/ y, o
( r! |" d1 M1 ^" r2 U1 t& O6 C' K
0 O+ o# Y5 f1 \- u4 t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