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罗湖区黄贝街道辖区的曾旭初,今年党龄38年。他曾是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院长、心血管科主任,退休之后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拥有着以“仁”待人的宽厚胸怀、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素养。自从2008年党组织关系转入黄贝街道罗芳社区后,他便一直积极参加社区党委组织的各类活动,以饱满的热情,承担起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应有的责任。曾旭初曾获得黄贝街道授予的罗芳社区“2014年—2021年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5 \0 h+ D3 m( J' ?# J% _8 l. G: I “退休之后来到深圳,社区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家。参加活动时只有党员先动起来,居民才能行动起来。”曾旭初表示。9 ]- M( `- |2 M( v
- \/ [4 V3 a8 b n无视世俗眼光 努力向上争做尖兵
1937年出生在江西的曾旭初从小勤勤恳恳、低头做事,一心苦读圣贤书。在不懈的努力学习后,他终于考上了南昌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早已是我的梦想。”曾旭初表示,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带领着他们拥有了新生活,成为一名医生恰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他要报答国家。由于曾旭初工作期间表现出色,党和组织破格特批他从心血管科主任升为江西宜春人民医院院长一职。 ![]()
1983年,曾旭初的入党申请书终于有了答复。经过一年的考察期,他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旭初提到成为一名党员的感受时,他骄傲的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让我有了更加充足的力量刻苦工作和为人民服务。”
) o0 r" U& g' T. x9 l4 l0 S* ~" ]+ X
以仁为任 治病救人还解忧 曾旭初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宜春人民医院工作,工龄高达37年,几乎为这家医院奉献了自己的整个青春。经过日积月累的看诊,他拥有着丰富的内科诊治经验,平日里和护士、病人和睦相处,打成一片。 ![]()
37年,一天三次查房,和病人无时无刻都在沟通病情,为他们排忧解难。曾旭初表示,“有的病人觉得医生没有尽力医治他们,总想着拿点好处求个放心,但是在我这里从来不接受病人的好处,只用行动来证明我的专业水平,让他们放心医生是真正在为他们着想。”治病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心态,曾旭初用行动让他的每一个病人放心治病,健康出院。8 O2 U! ]! M& A: h5 k
# l, E& W/ M. E, w: {7 v积极乐观 与时俱进 “我刚接手院长那会,心里面总在想该怎么提升医院的整体专业水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提升青年医生的职位,让他们放手去做,大胆去搞创新,搞改革。”曾旭初说。 85岁的曾旭初,如今已在尽享“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养老生活不像其他老人一样,而他选择提出来和儿女分开居住,每周与孩子们见一次,互相不打扰,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做,这样的想法对于一个高龄老人来说实在过于新颖和先进。可他坚持了二十多年。
7 g$ h7 f$ o4 A+ j( A 在罗芳社区的会议室里,关于党中央新政策和文件的学习课上总能看到一位双鬓有些发白的老人,他就是曾旭初。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呢?曾旭初表示,身为老党员,社区党委组织的活动我都会准时参加。一来,可以深化党性,时刻让我谨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党员;二来,参加活动可以发动更多的群众加入我们,让他们看到这些老党员的精神面貌,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影响更多人。9 _; |" x. e% |' L/ ]2 P
访谈感悟:人们都说医者仁心,宽厚待人,之前无法深入了解过一位经验如此丰富的医生,但自从见到了曾旭初温暖的笑容之后,才意识到一位正气凛然、有原则有底线、专业水平一流的医生也是普通人,但是他平凡的身体里却注入了强大的灵魂,这样一名优秀的医生谁能不敬佩,向他致敬。 . N& E) m. S* O4 n0 D$ t' S
深圳特区报记者:杜澎 通讯员:房亚星 5 q, K0 `$ ?3 k
' q8 ~: G. `# ^ d! j w. `: G* S( l5 Y: c
+ a c. H4 Z& }/ D- z
, C# R- U. p6 W2 b; ^ 本帖最后由 黄贝街道办发言人 于 2021-9-1 10:12 编辑 % Z! l4 |0 s5 X2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