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日报:中式英语风靡全球 语言贡献彰显国力

Rank: 3Rank: 3Rank: 3

主帖
发表于 2013-8-28 09:17
9 b0 k% I5 f  w. G8 E
1 U. T; }" e) Q
这些年中国贡献的英语词句:
. @' c# [; A4 M1 G0 ?( @1 y! e! J- W
shuanggui 双规8 A1 k: A9 D# o1 \" H

0 Z! A4 F5 }' r- Q, n/ mchengguan 城管
$ c1 P* m! z$ q# O6 b' \3 b3 f7 a! y' L) |
don’train 动车" P& p1 T- H& v0 _; u; z3 F
/ z4 }: }7 ~; G
jiujielity 纠结
. m4 p2 s: z, A7 I0 w9 T" U- q
* N9 I. q( e! Q! M8 }  Vgeilivable 给力
5 T' l  z% ]  @! ]1 I+ f- R" F7 p$ }6 K; c3 @" L
Chimerica 中美国
- E/ H3 y7 O( a. M2 t
9 T- y7 M" _: a5 N* O/ S3 VWe two who and who? 咱俩谁跟谁?3 [: L5 e0 L6 n; G# J

% Y9 {1 f8 p, D* t+ JGo and look! 走着瞧!
5 f4 T9 p' V+ T% e7 V$ }: d% |4 u; W$ ~  r9 p
No money no talk! 没钱免谈!0 `# }# K7 D$ e/ J

( w) `' L! }* h2 {! n+ {
$ v* `- F, A" b  f2 f$ p  《华尔街日报》的视频网站上,有个单词很引人关注。为了报道中国大妈带动金价上涨,《华尔街日报》特地创造了“dama”(大妈)这一来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这表明中国贡献的英语单词,正不知不觉、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v5 e/ F1 v" G

4 c- `2 S1 \; m( D$ U  拼音成为英语单词1 N$ K$ z* C7 Q- O, A2 D. v' H) W

* ?' E4 P+ `7 b) c; E/ _  像“dama”这类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通常被称为“借词”, 在语言学上不是一个新现象。! @% A- n' W& i5 o. p% N  i
, q6 m( K( t! U( C
  近代以来,中文词汇借来了不少英语单词,如“拷贝”、“酷”、“可乐”等。这些外来词生动形象,既保留了英语词原有的发音,又有中文表意的特点,词语的内在含义一目了然。/ y3 ]) w  w% k- V0 b
; ^3 B, z/ q9 r  m# o, c$ ?7 p
  同时,取自汉语拼音的英语单词近年也频频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露面。10多年前,外国人就对“guanxi”(关系)一词津津乐道。不同于英语中的“relationship”,“guanxi”特用来描绘中国社会独有的复杂关系网。后来,此词甚至被收录进了英美国家的商学院教材《Rules and Networks》中。
8 h: s% W# [' \& l  c! r8 X; f, o+ t4 [# c3 n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英国《经济学人》把中国未婚男士译成“guanggun”(光棍),《纽约客》把中国激进年轻人译为“fenqing”(愤青),央视的英语网站将在海外的中国消费者译成“chinsumer”……: S! c  q5 E9 o, v
" C( b1 d1 `" `/ d

2 C* `. @* D# A2 g& H  老外热捧端赖幽默' K0 `7 C' _, l) N

, u8 S. I8 _) ?$ a: A/ T: y  另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被称为中式英语(Chinglish),它的典型代表是“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一个已经被收录进标准英语辞典中式英语词组。0 u+ I) K" O. A9 q3 k

) E# X2 c& y) {# Y9 ^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徐昌火教授说:“由于对英语句法规则、语义语用限制、文化附加义的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入,中国人容易使用具中文表达方式的英语词句。”% _9 u* W# X& ^
1 v; a$ j- m- E* z
  但部分外国人却对中式英语情有独钟。来自新加坡、现就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留学生何专举拥有中英双语背景,在初次听到“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时,一下就领略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朋友们聊天,我会时不时地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多有幽默感呀!”多伦多大学的加拿大学生威廉尽管没有学过中文,却也没少接触中式英语:“我的中国留学生同学常常教我要‘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顺口又好记,已经成了我的个性签名!”
$ H) T! Q7 X3 p
' Z1 K0 h9 A& L7 J) y9 F  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obal Language Monitor)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给予了中式英语高度评价,认为中式英语是一种“可喜的混合体”。
4 r! E- Z" q# q: d# i2 [8 W- K: r2 B8 c9 g

4 v6 F, E  `, \  }1 }# X2 `  语言贡献彰显国力2 p$ {4 V7 z& l) z, Z
  英语中的大多数词汇原本就出自其他语言,如拉丁语、德语、法语等,而如今中文贡献的英语单词数量与日俱增。) p2 |* G+ a* c0 e' @7 X

9 _- M: V0 }' E4 S, s2 }  “文明程度越高、社会越发达、对其他语言社团成员吸引力越强的语言,往往影响力更大更深:如罗马时代的拉丁语、秦汉之际的汉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语。”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孟德宏这样解读汉语影响力的增强。
+ A  N) |3 z" i! m  S, m+ Y
: y: j1 a- v& m8 w7 }, h# i! C! t- a% u  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徐昌火认为:“中式英语走向全球,表层原因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词汇在英语里是不可对译的,从深层次看,则反映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加速,反映了中国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对此,我们应当乐于接受,静观其变,因为语言永远是在变化之中的。”(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j3 {8 T1 N- a& O" c
" n( e# T* e" l& u/ E
6 }# s7 q% w: M

4 F0 I) A2 h; k% \8 F( v% i 本帖最后由 沈小姐 于 2013-8-28 09:22 编辑
0 K, `9 g) W1 a9 E-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