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DC国际评委讲座”聚集七名知名设计师碰撞创意火花

Rank: 5Rank: 5

主帖
发表于 2013-11-13 13:44
设计带给人诗意的交互体验


来自香港的新媒体艺术家林欣杰。



台湾设计师聂永真设计的唱片。



北京设计师刘峰从“宜家”收集到一些破损的家具并进行艺术再建构,这是“建构宜家深圳展”上的展品。


  11月5日,由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主办的“GDC国际评委讲座”在深圳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悉尼、北京、台湾、香港和深圳等地的7位知名设计师一一登台演讲。 7位讲师的精彩演讲,让现场观众和设计爱好者分享了他们的创意理念和精妙设计。

  未来唱片是一个网上下载密码

  台湾设计师聂永真毕业于台科大商业设计系,从事唱片设计和书籍设计已有20年。2010年6月在台北小巨蛋举行的第21届台湾金曲奖上,凭借为歌手林宥嘉专辑《感官/世界》设计的封面获最佳专辑包装奖。近年作品获得德国红点奖、IF奖。

  聂永真坦言书籍设计和唱片设计对于设计师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发挥舞台。他为许多的文学书做过设计,如日本、欧美的中译本小说。他还为安妮宝贝的《春宴》台湾版、余华《活着》台湾版做过设计。

  谈到唱片设计,聂永真说,“20年前我做唱片包装的时候是在包装这个歌手和他的音乐两个元素,但现在的环境改变了,我们主要在包装这个歌手。唱片变成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设计师把一个歌手的定位做出来之后,接下来要为他引来广告或是代言等投资,我现在做的就是为了帮助这个歌手做更精准的定位。”

  聂永真说,从小时候听的卡带,到后来的CD光盘,相信以后的影音还是会发生改变,但唱片包装依然会存在。“有可能我们打开那张唱片包装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张光碟,它可能会是一张上网下载这个歌曲或是音乐的账号密码等,它也可能是歌迷或者乐迷经常运用的一个纪念品。”

  交互装置式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来自香港的新媒体艺术家林欣杰,有电子艺术界奥斯卡之称、新媒体艺术桂冠PRIX Ars Electronica互动艺术类别2008年表扬大奖得主,2011年被透视杂志评为全球40位40岁以下创作骄子。

  林欣杰此次讲座的主题是《新媒体创作=能量转换?》,他说提到新媒体,很多人的印象都是网页,或者是影视。“我做的新媒体作品都是实体的东西,如果在艺术上应该都归为装置艺术。”林欣杰通过视频展示了一个能量转换的作品《Kontakt station 》:两个人在互相摸手、手臂、头部,可以听到触摸发出的声音,一开始会有一些噪音,渐渐发出非常优雅悦耳的乐声。林欣杰说, “这个作品很简单,其实两个人的手上有戴物件,如果两个人不是在触摸的状态,那个单纯的物件就不是一件作品。”这也给了林欣杰另外的一个思考方法,即我们身体作为一种媒介的可能性。

  因而,林欣杰提出一个概念:“所有的作品不完全是我们创作者的作品,是观众的作品”,他为此通过图片展示了今年在香港设计赢商周上一位荷兰艺术家的作品。视野中是一片草地,草上都装置了无数的小灯,只要人去触摸草,或者站在旁边,灯就会成片亮起,美若灿烂的星河。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林欣杰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都是交互装置式的“机器”,它带给人们诗意的交互体验,其中还蕴含着打动人心的情感。 林欣杰说,“我想我自己设计的新媒体作品不是没有情感的物品,不需要很冰冷,它需要有一种跟机器的互动,通过我们的艺术或者设计方法把它变成‘人类’,有互动在里面。”

  设计师最重要的角色是启发者

  来自北京798艺术区的刘峰,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作品善于以设计的手段来解构、反思传统和流行文化,因杰出的工作获得40 UNDER 40S亚洲设计大奖等荣誉。

  刘峰认为,人们在抱怨中国传统工艺消失的时候,作为设计师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和传统工艺一起与当下的生活发生关系。“传统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负担,应该成为我们资源。”

  刘峰举例说,“瑞士银行让我做一个红酒塞,我就想结合中国功夫元素,设计了一个偷酒喝的功夫小子,他喝多了之后在酒瓶里面打醉拳,趴在那里出不来了。其实这是一笑了之的小玩意儿,但是它是从中国的武术里衍生出来的点。”

  刘峰的演讲内容跟传统之间有浓厚的亲和力的,比如关于人性、关于回忆,还有情感的元素等。“其实我觉得所谓的保存或者是传承并不是刻意的,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想做就能够做到的,我们不能把传统当成一个过去完成时,而是正在进行时。对于传统不必要过度地发挥它,只要把骨子里的中国元素很自然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刘峰表示,对于设计师,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启发者而不是一个告知者,他只是启发生活更多的可能性。(深圳商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