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47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远不要对孩子发火,爱她,再爱她, 她会懂的

Rank: 5Rank: 5

主帖
发表于 2014-12-8 10:47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因为你不会批评!  这是一个网友空间里的一篇文章,在昨天看到之后,就立即转到了我的空间里!这是很值得一读的好文章,特地向老师们、家长们推荐……
. g$ Z4 v0 F; z- J/ R3 G1 ]% @! q3 j1 i
' d8 W9 w0 T1 e2 z# y
) V3 T2 ?/ V0 e1 ^% q, N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 Z! D: d' m2 [( R5 I, q6 y4 ?4 J3 P

8 a2 i. {! @( F-----孩子犯了错,上帝都会原谅。家长之所以总不能原谅孩子,大概是因为离上帝太远了吧!
6 s5 C: \6 v9 i2 s$ _每个人都会犯错,可惜在现实中,只有孩子犯了错可能更容易招致批评。 ' ]7 R4 r' z' q; Q6 b4 b) `) B7 e* B
为什么呢? 1 P% f  W, Q- o8 o" `: f
8 h4 p' y" k# ^4 Y4 c因为孩子常犯错?不对! & _0 z# h. ]" J
" T$ R* {# Y! O# @  s' \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情,容易犯错?不对! / |; Y  x; ?8 |* \2 b; Z4 m  Q1 a; g
因为我们父母的眼光总是跟随着孩子的身影。是啊!孩子所有的举止基本上都不能逃脱父母的掌握。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母亲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有声音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就会有个声音说:“怎么搞的你,总是丢三落四的。”对于刚遭受了打击的孩子,还没有从难过、委屈、痛苦甚至耻辱的情绪中走出来,往往就紧跟着一阵暴风雨一样的批评,心中甚觉不快,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也只能默默地默默地忍受,胆大的或许会顶几句嘴,但这更会招来痛骂,实在委屈了也许会抽泣一下。哦!这下可更不得了,父母又会嚷着“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而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您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为什么常常会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 6 d2 N) c1 `7 x0 M+ q. |" G
您有没有想过:您的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0 {* T3 g# Y, _- D6 Q
& I! d& p. ^0 u6 Y$ s3 L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女人更难!我想您现在一定还想说,做母亲更难更累啊!
1 q0 E% m+ y& i, @2 G5 k/ _我每天都到传达室去取订阅的杂志和报纸。有个值班人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孙女下学后也常来这里。有一天,我照例去取报纸,进去后看见那个小姑娘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而老太太正在教训她的小孙女:“唉!你是怎么搞的,写的字都这么难看!这个重写,那个也得重写!”边斥责边用手愤愤地拨拉小女孩的手,似乎对小女孩用橡皮擦的动作都嫌太慢。而那个小女孩紧紧地抿着嘴唇,眼里还默默地噙着泪,很不情愿地擦掉刚才写过的字。我好奇地上前看了看,原来是那种练习生字的作业,每个字要求写很多遍,而且是把生字写在米字格里,看得出来,这个小姑娘刚上学不久。有的字写的还不错,有的字写的就确实比较难看,不是在米字格里倾斜地挂着,要不干脆就把“腿”钻出去了。我心里暗想,写成这样也难怪,刚开始嘛!我和老太太比较熟,连她的这个小孙女的名字我都知道,叫莺歌。 ( N9 M/ |$ X  f* e, T3 z5 ]+ j2 z3 N& I8 ]
于是我就说:“大娘,您别着急,我和莺歌说说。”老太太很高兴地说道:“对,你是搞教育的,你和她说说。” ' x5 G0 D$ s( c. P  S2 R8 m4 i
我说:“莺歌啊,做作业呢?我看看!” ! \( T& D$ x$ Z5 I
小姑娘似乎还在不愉快中,闷闷地应声说:“噢!” 3 Y9 M! u1 p  Z& l* }: S, D8 ?9 f0 o9 o5 H. ~6 l
我拿起她的作业本说道:“噢!是练习写生字啊,写的还真不错啊。” # c, t/ e$ x' e5 K& B  }& q' k) d5 d2 R% ?/ h+ l! i  u# S
小姑娘仿佛一下来了精神,便伸着头一起与我看她的本子。 1 K" ~3 @$ H4 E" A5 ]9 |9 _% W! L# |) U  g* l
我接着又问道:“对了,你给我指指看,哪个字你写得最好?” ( o" v8 E/ \  ?: {+ B! T0 K
% `% o6 U# _- M$ d小姑娘赶紧浏览了一下,快速地用稚嫩的手指按住其中的一个字。 5 M" J$ H* w3 |4 T& Q
我一看那个字的确还是不错的,接着又问道:“噢,那哪个字又最不好看呢?” 1 d1 `. ?4 b9 ]! O5 I$ c& D8 b
我拖长了声音问着,还未等把话全部说完,小姑娘快速地从我手中夺走作业本,把其中一个写的不好的字赶忙擦掉了。
3 h4 F9 {5 c& K我赞许地点点头讲:“莺歌,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出一个比那个最好的字还好的字来!是吗?” - S! I) [) q) n4 l2 _, ]
6 E$ T- y) M' \小姑娘用力地点了点头,在本上很快又写出了一个字,是那种很饱满、顶天立地的好字。 8 b: F* k/ ^% O- |+ X7 G
我轻轻拍着她的头说:“好极了!你慢慢做吧,奶奶的话你不要不开心啊!”没有三分钟,小姑娘的表现判若两人。 $ Q: I  W0 i& L, r$ ^
老太太惊讶地说道:“赵老师,这丫头怎么这么听您的话?”我对她讲:“骂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啊!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啊。”
& f$ o& d& r' J( f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对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2 \1 }4 n! T3 Q- p( s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知道错误的原因,以后能够避免或改正。
! G6 [7 E2 c. c6 X- O0 ^( ~但实际上,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和孩子好好地说、讲道理不管用,批评也不管用,着急了打一顿也还是不管用,怎么做效果都不好!反正就是:说不听,骂没用!打一顿,管一阵! ! Y* x  }- L, l4 f) u- |/ H6 B1 ^/ M
( D* ^, K. v) m4 d. ?现在又是家长思考的时候了。孩子犯错了,到底该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错了就该批评吗?
: F- H7 M- R" ^$ ^( u" p  f( _7 `/ i
3 Z  P% s; ~1 d) l& p- n" U" n1、无用的批评 + R2 \9 @. ^; a" C6 k
让我们先看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的几种现象与特点。 % P( e" x# x/ }% g
(1)批评情绪化 . O1 M; H) |* B/ _5 a) w5 q8 t
一旦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家长的表现通常是情绪激动,脸色发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眼睛发直,声音分贝高,语言速度快,一阵狂风暴雨,真可谓酣畅淋漓!好了,说完了,骂完了,心里也痛快了,也平衡了。而您可能不知道,当家长大费口舌的时候,大多孩子心里算计的却是:“现在是骂到一半了!”“再忍耐一下,就快骂完了!”家长在呵斥孩子的时候也会突然停下来问:“你听明白没有?”孩子马上反射说:“听明白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这时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为了早点结束这场暴风雨。如果有摄像机的话,家长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现,真可以说是不堪目睹啊! - ?- P: o5 R7 }7 ~6 b  M
) Z. i; I0 Z6 K9 g而孩子对您说的话往往不是能倒背下来,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说过什么。只知道一点:我错了,所以你骂我!就连错误带来的愧疚、不安也随着批评的咆哮声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很明白一点,骂完了一般也就没事了!孩子惟一做的和感兴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这番责备的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 ' z6 R6 U. c8 L9 r) y1 M* G9 z4 G+ N
" P& d. U8 {. {0 m$ m4 K3 o您能指望这种更多带着个人情绪化的宣泄,主观的批评有多大作用呢?其实,很多时候,沉默远比这样的批评更有效。 9 p/ m, {, }" M( m6 ], s6 B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作为对一次过失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非常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点脾气难免,发点牢骚也能接受,发泄就有失分寸了。
1 I2 M+ o9 O) ]3 a" S* D4 m试想,这样的一种情绪如何博得孩子的尊重,如何使孩子信服,又如何能让孩子听从呢? " l# o" F' T1 [
  ^9 s' \, n6 d6 h3 T% w(2)批评泛滥化 * C1 p6 D# S& d, Y
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慷慨激昂,语速飞快,大脑活跃,思维跳跃,联想丰富,上纲上线。比如说本来就是个打了碗的事情,就能从这件事想起从前丢钥匙、丢钱、丢面子(因为测验考砸了),还能扯到打架、看电视、玩游戏等。总之,只要能想起来的事就可以像电影镜头一样重放。真可谓,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直说得孩子眼皮一翻,嘴角一撇,脖子一扭,脑袋一低,心想:你爱说啥说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 P5 x, P. v, F4 Y0 J! g# g' _
批评要有针对性,对当前的问题有什么说什么,就事论事就好了,而绝不可责备这次过失,连带以前老账也一并算上。这种把“陈年老账”重提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讨厌和憎恶,而且由于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令人失笑的是,往往有家长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怎么了?原来是一下子忘了该说什么了!只好自我解嘲地说道:“哼,看看你,把我都气糊涂了!”
" Z  A% F0 n9 M试想,这样令孩子怀恨又游离主题的批评怎么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b3 t1 ]  e! i0 s9 Y. n3 I
6 n9 m1 K# I& g$ @+ u# W# q0 Q(3)批评简单化
) W1 q) i3 Q' y# s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家长的表现往往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赖床的现象,往往是一边催促,一边数落,而孩子却把这当作是背景噪音。根本没有起到批评的作用。因为孩子很清楚一点,如果走着上学会迟到的话,家长一定会有办法让孩子按时到学校的,有车可以送,没车可以打车啊。 . R1 T" ^; L; s! b6 N3 P
7 S2 H" u# \2 D/ W2 Z( z. |曾有个家长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说很简单,你不管他就完了,迟到了自然会有学校批评他。就是因为你有种种办法可以不让他迟到,是承担孩子赖床后果的挡箭牌,所以他才有信心地沉着地赖床,你骂他何用? , ?# C2 o. ?# U1 [) `4 a4 L  |* \0 Y
& h! ^/ i% T4 G: o& `+ W像这类的情况有很多,就是家长只对现象做批评,而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 V! J. y8 @. I" z: u  J, M
(4)批评急躁化
) A7 M) v# `& A+ J; J有许多时候是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没意识到错误即将或已经来临,还不能深刻意识到错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的家长却已经急不可耐,气不打一处来,通常是眼到、口到,甚至手也到了。 * I6 l1 _- X4 d* }9 R/ f5 l+ u1 @3 I4 [' Z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者“不知者还不为过”呢! $ \. H+ T$ M" Y4 {
) {0 U+ t4 i) k6 Y%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而头一次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犯错更是正常的!但家长却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0 n: K/ w  L$ n# i. ]& ~
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家长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 # O6 J3 x  d+ j2 F/ y* s- [0 @5 b3 ^! z8 f1 K0 e+ ^) x, A+ J

) g. Z7 Z$ n2 |& l2、什么时候批评 6 i, s1 \) U) q" R$ |  D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您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您的意见,耐心细致的讲解让他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束缚。 ( a2 n8 g' ]6 s9 e9 k) j; J: h! i  [0 S, f
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 L" i) R5 I, U/ A5 M9 o% Y* Q  j; X
1 I) H7 _% M% m& B' l0 m3、应该批评什么 8 k4 {1 G/ ]% f- |
在孩子开始或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
: f! O4 g0 N  G0 `  b9 B. v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就是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机会。但是我们的家长往往表现在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 , r* w; l5 r* K& _% u  {$ w+ x: ]7 C0 I2 Y& w& x4 n8 z
而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不理想的成绩单拿回来后,家长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9 P3 M3 }2 {+ j7 `  N6 ?1 ~  ^. c
7 Y# v! z% y, X. [! N1 F& D( r8 |$ u
4、怎么进行批评 1 T2 S8 n/ Q! s/ f
7 \4 I0 Q, ~& z5 ^: L  `让我们举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有个初中的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那么该怎么办呢?
( a! I  X2 t2 o8 V8 b7 z(1)首犯要说理 & B: h1 r5 g- B- ~. k9 ^1 ^* Y7 J' O+ I1 B8 L
这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应该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
* }& b2 n, T/ g; u6 W5 x; \" n! E(2)重犯要约定 3 x0 }+ u: _/ U. \+ i7 W, j0 V
& ]% O, n3 M5 g: M) `可是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u* |4 C& e5 I2 b( M  Q
) c& k/ s5 |: h4 n; q' i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孩子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 8 ^- Q* W4 j$ m+ @
7 `* c* E, @& b, N& i9 @3 e(3)再犯要惩罚
6 u" h0 u+ Y- v' a7 F* Z$ v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 1 |+ G, I! V# U9 r8 Z: ~$ c- `
4 e4 s9 J5 B- u! Y但家长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您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并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他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 - Z. g# x. M4 _
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我曾和这个男孩谈了很多,了解到他的父母根本不让他玩,所以我与他的父母也做了协商,就是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容许他玩游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的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他家人! ; |9 r1 Z7 n  S& j8 y) t% O3 x8 K" g; D5 X% S* K4 }1 ?
在前言里我就谈过,孩子的错误更多是由于家长教化不当造成的。因为错误和失败,孩子已经受到了惩罚,已经感受到痛苦和不幸了,做家长的不找自己的原因,怎么还好意思向孩子发火?所以出了问题后,家长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
. U& k: S+ T, g) M" V9 H+ L& ^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 Q8 B5 W* L, @1 n
1 N1 Z1 T$ R9 W6 X, U! I当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家长应该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自己有什么做得不足?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能否和孩子先说一声“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听取我的建议,后来告诉我说,当对孩子说了“对不起”后,在表达了对孩子的内疚后,批评教育的效果特别好,甚至母子抱头大哭,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快和隔阂都也被这泪水冲洗掉了。
& `' Q1 r  S. s, ^3 }8 @* G只要家长说得在理,那时候孩子想不听您的话也难——
6 B+ Q; [; T: g5 N) {, j8 H4 m# g
8 z; g" r( Y$ \
亲子坊.jpg
0 N6 D6 K% ]  E) ], t, M8 C/ U
/ d3 a! \6 h: ], g

/ c9 ~' M; R4 t" ~9 r
% X( C& r$ }8 J" O$ o. u 本帖最后由 大望社区服务中心 于 2014-12-8 10:46 编辑 + [3 A* R# o; `" z# o: F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