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0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仕达小学语文组举行教学研究全员展示活动

Rank: 6Rank: 6Rank: 6

主帖
发表于 2015-5-21 20:45

* f1 `- ?8 b1 ^/ N
. T- ~; @* S, N) I0 {- G# R# G  d
" Q9 _! X# ]. D, Y2 R' Z# ~0 w* U  5月7日—5月15日,深圳百仕达小学语文组举行了教学研究全员展示活动。全体语文老师聚焦“阅读建构意义”和“以学生讨论为中心”,开放课堂,展示一年来阅读教学探究成果。张校监、熊校长以及来外省和香港的教育专家和深圳本土兄弟学校的老师全程参加了本次教学展示活动。1 g6 @: m! {9 W+ A! Z! A
  本次展示活动,特色突出,亮点纷呈。* ^* K+ E9 H# k. x& O* b8 R
  一、教学内容个性化。' L- w4 R. P8 b" C) ?5 U3 @9 [
  展示活动教学内容无一不是课外选文。《两兄弟》《勇敢的艾琳》《地球只还剩一个鸡蛋》《小熊孵蛋》《一碗清汤荞麦面》《小老鼠的恐龙梦》《南极洲简介》《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出事那天》《雪夜》……选文题材丰富:爱、感恩、亲情、探索自然、童年生活……体裁多样:童话、幻想小说、科学小品文……可以说,在选文上老师们做足了功夫。
+ Y# t) T7 v5 T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9 V* o5 V; l" T. X% x! m
  老师不断探索与实践,与去年相比,这次展示活动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取得较大突破。9 ~; |' a; ?# _* K& L7 H7 N
  郭筠老师执教的《惊喜》,采用学生提问,交流问题,筛选形成主问题,全班共同交流。实现由教师主导“问思”发展为由学生主导的“问思”阅读教学。孔凡晶老师以《南极洲简介》挑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针对“南极洲”提问,各小组交流、筛选问题,全班汇报分享。再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文本,利用文本解决之前所提问题,学生探索欲望完全被激活。7 F  u4 t% N* k# F
  宋华前老师执教《圣诞节礼物》,曹竞老师执教《一碗清汤荞麦面》,王群英老师执教《地球还只剩一个鸡蛋》,申晓敏老师执教《勇敢的艾琳》时,由原来单一的“预测”发展为“预测与想象”“预测与问思”“预测与读写”相结合。综合运用阅读教学策略,学生阅读兴趣更浓,深入理解文本效果更佳,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金春阳老师执教的《小熊孵蛋》,吴珍老师执教的《青蛙搬家》,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预测,如何依据文本信息、阅读经验、生活经历来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v, T. S, \( A' e( i. E  孙艳静老师执教《出事的那一天》,是美国作家玛丽昂·戴恩·鲍尔的作品。根据文本特点,孙老师大胆尝试“整本书选段”阅读教学,采用“检视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经历一场波澜起伏的人物心理探寻之旅。
" [$ T6 F6 e3 v9 D8 [1 C  王坚坚老师巧妙利用《三封电报》《摩尔根掉井里去了》《小儿子》三篇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的文章,对“群文阅读”教学作了大胆尝试。学生课中兴趣浓厚,课后意犹未尽。短短35分钟,学生悟出了此类小说共性,把握了群文阅读策略,对他们的写作也产生了影响。- p" |# B/ f2 C3 J- Y
  三、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 \5 o+ J1 v" J4 s3 H1 Y6 G; a  日常教学实践坚持“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理念,展示活动充分呈现了这一成果。以自学为基础,讨论,交流补充,彼此分享交流,建构文本意义。
0 m# t7 b* r1 b' b  课堂常规更加精细。学生在课堂上活而不乱,小组交流,按顺序低声发表意见;全班汇报,既乐于与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又尊重别人的观点,做到有讨论无争论。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绅士淑女风范,给观课者留下深刻印象。3 _' p2 |, L- J6 p
  语文教育改革,我们没有完成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不断学习中继续教育改革的步伐,勇于创新,为打造我们的教育品牌而努力!( d  I3 ~3 n( z! P4 R

& Q$ o1 F0 z- e! ^3 R+ p9 Z0 C
* C1 }$ ]3 o% @  |( e0 t8 L4 W& |& Y" p4 _& L: n

( w  T4 d. c! f1 e; d; V: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