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1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街头卖宝骗术揭秘

当前离线 ssppzb    

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3-7-31 1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今,收藏热持续升温,人们寻宝、藏宝的热情高涨。然而,一些利欲熏心的“卖宝人”,以造假、哄骗等手段诱人上当,骗取钱财。 
    在街头,市民随处可见这样一幕:地上摆放着一些看似古老的字画、陶瓷等器物,“卖宝人”极力吹嘘这是刚出土的或称是祖传的。当你信以为真掏钱将其买回家后,行家鉴定为100%假货或赝品时,便只能认栽,权当花钱买了个教训。针对“街头卖宝”骗术,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案例一:800元购得水泥龟

 “街头卖宝”常见的场景是,摊主装扮得像朴素的农民,对于地上摆放的古董,通常称是乡下收来的或建筑工地挖到的,如若市民有意购买,摊主便话锋一转称家里缺钱用,十分不舍才把“宝贝”卖掉补贴家用,让一些警惕性不高的市民以为喜遇“捡漏”良机。

  2013年春节前夕,在市区兴鲁坊路,市民刘女士看到一位面带菜色、穿着朴素的老汉面前摆着一尊乌龟造型的器物,附近市民观赏后议论纷纷。因刘女士特别爱看“寻宝”类节目,渐渐爱上了文物收藏,便上前用手抚摸那只乌龟造型的器物,用手掂量后感觉足有七八斤重。龟身表面布满一层黄色的泥巴,显得古朴考究。老汉告诉刘女士,这只器物是他不久前在乡下建房施工时挖到的,他曾拿给行家鉴定,对方称这是400年前的老东西,很值钱。而且乌龟是吉祥物,放在家中可保佑家人平安。

  见老汉态度诚恳,刘女士便想出钱购买。老汉露出伤心的模样,称并不想卖掉“宝贝”,但考虑到孙子病重急需用钱,无奈将其出售。老汉伸出两个手指头对刘女士说,“我们有缘,2000元卖给你。”刘女士与老人一番讨价还价后,最后以800元成交。

  刘女士兴高采烈地把乌龟抱回家,用刷子将其冲洗干净后,便发现了破绽。原来,龟身露出水泥颜色,刘女士叫来懂收藏的舅舅观看,舅舅一眼便看出,这是一只水泥龟,没有收藏价值。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当前离线 ssppzb    

Rank: 6Rank: 6Rank: 6

2
发表于 2013-7-31 11:01 |只看该作者

      案例二:信“行家”买到假字画
  
     “街头卖宝”骗术有一种为:一唱一和卖赝品,引诱买者上当,这种双簧联袂招式,让买者很容易上钩。
  
      刚刚涉足收藏的杨先生对古字画情有独钟,有空总会去古玩市场“淘宝”,但总是无功而返。
  
      今年4月的一天上午,在市区羊城路广场,杨先生看到不少市民在围观一个字画摊,上前一瞧全是古字画,最显眼的是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还有一套书画四条屏。摊主看起来30岁模样,并称古字画是爷爷留下的,一直藏于家中。因他和父亲不懂字画,并不知道其中的价值,急需用钱便拿到街上让“识货”人看看,给到合适价钱就卖。
  
      对书画收藏略懂的杨先生对那幅《清明上河图》并不感兴趣,他经常听别人说,在市场流通的都是仿品不值得收藏,而那套书画四条屏在他看来,画风颇有章法、墨色流畅,可杨先生却拿不准为何人所画。此时,一位大约60岁的老者拿起四条屏,连称“好画,难得一见”。老者告诉杨先生,这套四条屏系清朝中期一宫廷画家所画,后世流传极少。老者指着印章向杨先生讲起宫廷画家的经历,并称要赶紧买下。刚开始,杨先生有所警觉,既然是好画,老者为何不买?而老者谎称身上没带够钱,否则早就买下。因爱画心切,在与摊主把价砍到1200元时,杨先生将画买下。
  
      当杨先生自信满满的将四条屏给对字画有研究的人看时,大家一致认为:“假的,仿品”。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当前离线 ssppzb    

Rank: 6Rank: 6Rank: 6

3
发表于 2013-7-31 11:02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三:遭“信徒”忽悠请到假佛
  
     “街头卖宝”骗术有一类特别人物,以某种信仰为幌子,对着同种信仰的人实施骗术,诱其上当,骗取钱财。
  
      今年62岁的熊老太,在途经市区文昌桥头时,看到一个面相和善、举止文雅的中年男子出售两尊佛像。信仰佛教的她上前观瞻,中年男子便双手合十,嘴中念到佛像是他从西藏收购而来,年代均为清代中期,200多年的历史值得有缘人来供奉。随后,男子悄悄对熊老太说,“看你是修心养性之人,这尊佛像似乎和你很有缘,随便出点钱就能拿走,当是半卖半送了。”熊老太很感兴趣,指着一尊佛像询问价格。中年男子称别人要请至少上千元,她只需出580元即可请走,看熊老太犹豫不决,男子表示佛门弟子不会骗人,让熊老太放宽心。
  
      谁知佛像请回家不久,一位精通佛像的收藏人过目后,“确诊”佛像为臆造品,材质低劣,在一般的工艺店里40元就能请到,熊老太听后顿时傻了眼。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当前离线 ssppzb    

Rank: 6Rank: 6Rank: 6

4
发表于 2013-7-31 11:23 |只看该作者
      专家提醒
  街头“宝贝”要慎买
  
      时下,收藏热呈全民化趋势,电视、报刊、网络“寻宝”“鉴宝”节目及文章里的“无价”宝物让人怦然心动,这种心态也就产生了“藏古不穷”的心理。
  
      在不具备收藏经验的前提下,涉足这一领域如何避免风险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富有收藏经验的专家许先生。
  
      针对“街头卖宝”骗术,在江南古玩城流传一种说法,把古物爱好者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人骗我、我骗我、我骗人。在街头买宝之人,就属于“人骗我”阶段,那些略懂之人两眼漆黑,完全没有判断能力,被“卖宝人”的花言巧语蒙蔽,只能是“交学费买经验”。
  
      许先生称,在街头买宝的人,都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花费小钱就能买下的东西几乎没有真品,所以,面对“宝贝”不能起贪心,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购买。
  
      “好东西是不会挑到街头去卖的。”市艺术鉴赏协会会长、临川区收藏家协会会长肖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街头“卖宝”的人大都善于伪装,会编造故事,“他们所卖的东西大多都是臆造品、赝品、伪品没有任何收藏和升值的可能性。”肖剑表示,对于初涉收藏的人来说,如果不具备收藏所需的眼力和知识,就不能抱着“捡漏”的心理,懵懵懂懂去买街头“宝贝”,须知天上不会掉馅饼。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