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0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治理采购腐败 先统一采购平台

Rank: 5Rank: 5

主帖
发表于 2014-7-5 19:40

+ X& _8 ^0 d+ ^$ k; N# `
) r/ @7 ~, s! i- s0 E. e9 T9 c: ?! U& r* {; q' D' o
      有媒体通过对北京、河北、江苏等省市政府公共采购所做的专项采访披露,眼下政府公共采购过程中违规操作、暗箱操作、垄断操作、串通操作、逆身选择的情形仍然十分突出,部分采购项目的回扣高达四成,若再不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公共采购活动极有可能再次成为腐败盛行的重灾区。1 w5 J  `9 c  \# x

: I( D' F+ t- C3 v6 F) S0 c      政府公共采购已达每年约2万亿元的规模,随着更多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之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倾斜,这一采购规模的总盘子还将持续增大。政府采购腐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露头,为早防、早打、早遏制,国家于2003年颁行《政府采购法》,以图给公共采购套上法制的笼头。可由于1995年颁行的《政府预算法》实在太软、太粗,外加广义的预算公开监督始终难以真正实施,令《政府采购法》对公共采购合规操作的依法监管长期流于形式。从面上的情形看,一直要到2008年以后尤其是最近两三年间,由于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对公共采购腐败初步形成了相当程度的“揭露+曝光型监督”,各地开始建立专门的政府公共采购招投标平台,情况才总体略显改观。
2 |& D0 z! S; A/ _' \9 e( C4 u/ R5 p, J7 ~( |
      就现状计,凡已建立相应招投标平台的地方,只要是动用财政预算资金进行的公共采购,由于采购者和采购资金的支付是彼此分开的,采购过程所导致的“跑、冒、滴、漏、贪、腐”之情形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因“独立支付”增加了一道“审核质疑”环节,类似于某些项目回扣高达四成的案例已不是普遍现象。以上海为例,不光行政部门,各级公办学校、事业单位、大小国企的具体采购行为,不论所动用资金额度多少,都得纳入市、区两级公共采购平台进行公开且相对透明的操作,采购方与供应方之间“联手营私”的空间已明显得到压缩。不仅如此,在上海等地,许多私营单位的采购也已主动借道政府采购平台进行。这说明,有了专门的采购平台,相应的反腐败效果已有所呈现。
0 ]( P) h3 q1 s" {; \, T( t2 G: _% {$ q" H
      就事论事,当下的突出问题还有两个:一是全国县以上政府采购平台尤其是县一级平台尚未全部建立起来,有些已建成的平台,日常运作也极不规范,遏制采购腐败之“硬件”尚有大量空白点要赶紧加以覆盖;二是目前公共采购的资金来源较“杂”,除了预算资金,还包括部门截留资金、小金库资金、预算外资金、行政收费资金和行政罚没款资金。而这些资金在相当多的地方,尤其是市、县、乡(镇、街)三级,远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盘子,为公共采购腐败制造了极大的运作空间和监管难度。平台短缺的事假以时日还好办,眼下最难办的是对各类“体外循环资金“的监管。这就有待《预算法》尽快作出“刚性修订”和“高温淬火”。/ z$ {  s/ X6 c7 S5 e" R
0 x5 Z4 p6 x. s9 @3 M
      由于《预算法(修正案)》已难产数年——作为治标应急之策,目前有可做的,就是通过尽快普及公共采购平台来压缩腐败空间。- e) {" {  Z: E4 f( K9 X$ i: u

0 a% r0 ?6 Z5 R4 f# _  @% i  t, w4 M6 E
(广州日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