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0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鼓动民众买房用意何在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主帖
发表于 2014-7-17 21:51
0 [* u% W; B6 m1 O" X

  u- e# q6 z9 x4 @! v  ~
/ ^& {; ^  G' H1 ?      7月15日,江苏常州市委机关报《常州日报》在其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我市目前已到购房好时机》,引述多位业内人士说法称,常州房价已无下降空间,近期是购房好时机,只要一个楼盘出现涨价,整个市场就会跟进。& D. r6 R$ O8 N

7 ~6 \# B1 J+ @9 V% j5 f  “我市目前已到购房好时机”——这样一句话,如果自房地产商口中而出,尚可以说是在商言商的吆喝,但如果以地方党报头版头条标题的形式刊发,怎样看都是滥用媒体、尤其是党报的话语权而炮制的一份“倡议书”。% }, K/ s5 q- M" u: Z5 [

. _- {5 ^; N7 M) s: [, c$ p. C; B  “江苏织造之乡”常州以往鲜为外人所知,近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首先是因春季一则“常州房屋过剩已成‘鬼城’第二,遍地只见住宅不见车辆”的报道而进入媒体视野。作为一个内地城市,与鄂尔多斯一样,常州的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畸形发展之中。《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在实地探访中,用“一条马路汇集500万平方米房源”来描述当地房地产过剩的景象。但正如人民网的“人民房评”栏目剖析的那样,“长期以来,常州就是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代表。从2006年以来,每次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常州都是重灾区。归根到底,是地方政府卖地规模太大,城镇化人口规模跟不上房子供应量。加上加工制造业出现了衰退,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衰减,大量的房屋闲置、空置,卖不出去的情况很多。”房地产界的人将常州视为“地产市场上的大明星”,也是以此描述一个地方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的典型路线图。9 T5 c- x4 K6 c' X- x# k) _

  g( s- O& G3 ?! H6 v& y+ O  目前巨大的存量和增量,是压在房地产商心中的一块石头,也成了当地政府心中的一块巨石。有当地政府前几年供地过剩的前因,才会有如今房地产市场过剩的苦果。这种局面又并非常州一地所有,银行收缩房地产资金供给、各类调控政策即将出台的消息又不绝于耳,地方政府以往靠房地产就可以“不差钱”的好日子,大概一去不复返了,由此可以想见常州政府的焦灼。
( _+ P( w/ `( `3 l
- \8 T$ Q9 ~9 P! @1 I' _) T! }  站在悬崖边上,是穷尽各种手段救市、幻想楼市的复苏,把当地经济再次拖入恶性循环;还是该按照住建部等部门提出的双向调控的措施,尽快从土地财政的依赖中摆脱出来,是常州政府的一项选择题。显然,一个放眼长远的政府应该尽快从房地产战车上松绑,把市场的交给市场,着眼于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把该负的调控责任尽快担负起来。
0 I! i/ F) F3 t4 {4 z5 l* n% g# _; V6 o- u& n* A6 G7 p( h$ j6 E
  这样敏感的时刻,当地党报前所未有地将“我市目前已到购房好时机”的报道放到头版头条位置,无异于挟党报之“权威”,押上自身的公信力,忽悠居民购房。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控期,如此按捺不住地充当房地产利益集团的吹鼓手,是一次突破底线的“裸奔”,必然遭到质疑。
5 b  w( g2 @1 \5 o2 g7 {$ O% \# S8 g! ]$ x
  在众多新闻跟帖中,《常州日报》的“倡议”并没有获得大多数的网民认同,有网友评论称“让市场说话,做个冷静的购房人”,还有许多网友对其动机表示质疑。显然,“房价是升是降,终由供求决定;房子该不该买,公众自有判断”。而至今仍旧发烧糊涂的,只是当地政府,以及赌上自己公信力的地方党报。
( ]" }+ d& b* v# M8 l
! M2 u7 B- u8 X+ W9 |( Q, p8 }* N/ U
  [" l9 S" G. {6 x(中国青年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