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入选低碳技术,垃圾焚烧不等于有了通行证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4-8-9 15: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近日就《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入选《目录》的34项低碳技术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被列入“燃料及原材料替代类技术”。近年垃圾焚烧项目争议不断,这也使得此次该技术的入选很快受到舆论关注。8 V0 [3 ^7 l( v/ B& E
  质疑的要点包括,其一,垃圾焚烧技术是否低碳。过去舆论对此类项目的主要疑虑就在于,它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且能源转化效率并不高,在民众的印象中此类项目可谓与低碳背道而驰。其二,垃圾焚烧技术是否有创新价值。此次低碳技术目录的原则之一是,“要有不同于传统成熟技术的创新性”,之一者认为该技术在中国发展已久,已属于传统成熟技术。其三,现今政府部门对垃圾焚烧项目监管不足,其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意义。
" ^& I7 s' h0 p# X6 A  对于这些质疑,目前发改委都一一作出回应。例如针对此技术是否低碳这一重要问题,发改委就提到管理与技术的差异,表示此次目录主要是着眼技术。至于此技术是否具有创新价值,发改委则表示,此次目录经过了七次专家严格评审,结果是“用制度说话,而不是个人的判断”。官方对质疑者为数不多的共识主要集中在,目前垃圾焚烧项目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并表示将关注反对者的呼声。
+ C0 `3 K5 f# O/ L  垃圾焚烧技术是否低碳,这是一个专业的问题,舆论尽管有介入冲动,其中不乏批评的声音,但客观地说并不会改变这一技术本身的价值。问题在于,讨论垃圾焚烧项目时,技术只是枝节问题,分歧并非有关它的价值判断层面,项目的论证和管理,以及相关信息的公开,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地因垃圾焚烧项目引发的矛盾中,几乎都存在项目论证环节的漏洞,而在那些已经落地的项目中,有关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信息,透明度不够。这些方面的缺失无疑助长了民众的疑虑。$ W1 h2 `1 }7 R& G/ }2 a
  过去官方并未看到民众疑虑背后的逻辑关系,这也导致官方在说服民众的手段选择上向来存在问题,政府仍然动用传统的手法,意图通过宣传来说服民众。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往往巧妙地回避了民众关心的问题。一种典型的表现是,官方对此类项目的议题设置,经常从“烧不烧”过渡到“在哪烧”。这意味着问题被缩小,从一个影响范围颇广的环境和公共决策的事项,简化为一个仅仅涉及利益相关者的问题。可能在官方看来,如果从利益角度解读项目引发的矛盾,会让最终决策变得轻便,但是以往的经验表明,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并不好。
' g% x9 T2 J. R  x7 J# W4 w- e7 S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项目周边的民众反对声在一段时间可能很大,但由于受到官方的重视,他们最可能也最容易被安抚,一定程度上说,利益驱动对这部分人可能是有效的。反而是那些距离遥远,从公共政策理解这种项目的人,他们的反对声更强烈,更不容易被说服。他们不会满足于官方的承诺,而会迫使官方在决策和管理环节有更多的实质作为,在这部分人看来,只有在问题全面呈现和各方充分博弈的基础上,公共决策才有足够的公信力。: d& E- ?, p( ]. t- A; u
  垃圾焚烧入选低碳技术目录,今后它可能被作为一种官方结论,成为地方推动此类项目的理由。当前,政府部门客观上存在垃圾处理方面的压力,民间恐怕不得不接受这种技术,但此事项涉及的公共决策环节和规则,今后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南方都市报
6 [8 t( _1 }! H9 H/ o# o
3 q* I/ u( T1 r* X6 r7 A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