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5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超级火山

Rank: 3Rank: 3Rank: 3

主帖
发表于 2014-9-25 11:53

    ●香港西贡地质公园火山探知馆模型演示1 .4亿年前西贡一带火山喷发情景。

    ●夕阳下的万宜地质步道。香港政府建造粮船湾万宜水库时,在东坝附近开凿多个岩石剖面,这里最适合近距离欣赏六角岩柱,以及断层、褶曲及岩脉侵入等地质现象。

    ●万宜地质步道最具特色的六角岩柱。粮船湾超级火山爆发后,物理学上,最有效的冷却方法是从六边向内收缩,岩石形成六角柱状。

    ●万宜地质步道,S形六角岩柱和侵入岩墙。

    ●游客近距离欣赏岩柱、断层、褶曲及岩脉侵入等地质现象。

    ●粮船湾沿岸布满几近垂直的六角岩柱。

    ●破边洲与万宜东坝相对。它本是粮船湾的一部分,在长年海浪侵蚀下形成孤岛,地理学上称作“海蚀柱”。



    67

    探秘火山遗迹之香港篇

    地质史上,深圳曾发生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些典型火山岩剖面。深圳火山地貌主要分布在大鹏地质公园、梧桐山等。而相邻的香港,于2012年首次发现一座曾在1.4亿年前爆发的超级死火山,它直径约为20公里,其独特地貌演变将帮助科学家了解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移动过程。深圳还有没有火山?这些火山对深圳地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没有再次喷发的可能?相邻的香港情况如何?《发现深港》将连续两期走访深港火山遗迹,揭开远古地球的神秘记忆。

    南太平洋的海风迎面而来,湛蓝海面如同宝石般透彻。在香港西贡万宜水库东坝,广阔的洋面在防浪堤前戛然而止。游人陶醉于海天一色的壮阔景观,殊不知脚下这片土地多年前却是烈焰滔天的超级火山。今日繁华喧闹的国际都会,若在史前时代,大部分区域坐落在这座超级火山宽达18公里的火山口遗址上,火山口巨大的面积足以覆盖全港。

    整个香港都是火山遗迹

    西贡有“香港后花园”之称,碧海蓝天,过百小岛散落洋面,素来是香港居民度假胜地。8月底的一个周末,从香港市区乘地铁再转小巴,经过近40分钟车程,抵达西贡码头已是中午。此时码头正人声鼎沸,挤满等待乘船出海的乘客。岸边,既有街渡小艇,也有豪华游轮,分布于漫长的海岸线上。

    在码头对开的西贡海滨公园,一个并不显眼的低矮建筑,就是香港火山探知馆。寻觅香港火山遗迹的旅程,也从这个小型博物馆展开。

    博物馆只有一个展厅,展出火山遗址的标志景观六方柱演示模型,以及世界各地的岩石标本,并介绍西贡一带的地质景点。互动展区则模拟了1.4亿年前西贡一带火山发生猛烈爆发,以及其后形成世界罕有的六角型岩柱和壮丽景观。今年7月开放的火山探知馆,初衷是帮助游客了解火山爆发知识,现在也可在此报名参加导赏团,作为香港火山游的起点。这座古代火山被命名为“粮船湾超级火山”,山体向东倾斜30度,上部分为火山岩,由粮船湾伸展至果洲群岛,覆盖西贡东部大片地方,即位于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西贡园区内。而火山口在香港东南部果洲群岛对开海面一带,虽藏于海底,现场仍可看见岩浆爆发后形成的岛屿。2012年,经地质学家调查,香港特区政府才正式公布这一发现。西贡散落的岩石曾是炽热的火山灰,填充在巨型火山盆地(称为粮船湾破火山口)。火山在远古之前爆发时,数以百计立方公里的高硅质岩浆自地壳浅层岩浆库涌出,同时造成地壳下陷,形成破火山口。

    研究发现,粮船湾超级火山最后一次爆发已是1.4亿年前。“爆发时喷出的火山灰估计超过1.3万亿立方米,足以铺满全香港土地范围,火山灰高度达1300米,这比香港最高的海拔957米的大帽山还要高,火山爆发的威力是2011年冰岛火山爆发的3000倍”,土木工程署地质师邓丽君介绍说。

    这座超级火山的破火山口原本直径约18公里,经侵蚀后火山的横切面显露。向东北面的火山部分,向西南伸展至地底深处的岩浆库。邓丽君说,早在2009年或之前,就已知道这是一座古代超级火山,但仍要进行一些地质调查和考察,至今才能确认。

    据文献记载,目前世界约有50个同类超级火山,但香港发现的这座超级火山较为完整。较深层部分从浅至深由西贡向九龙与香港岛延伸显露,并呈现一个错综复杂的岩浆喷发和侵入通道。在香港岛北部和九龙出现的花岗岩,就是由火山爆发后岩浆库内残留的岩浆结晶而成。

    粮船湾破火山口的价值,在于整个火山结构的完整性,破火山口、板块、岩浆冷却而成的花岗岩都清晰可见。这也是华南东部首次发现的古代超级火山。

    连岛沙洲奇观

    事实上,脚下整个西贡,就是当年这座超级火山的火山口所在。想象着1亿多年前的洪荒太古,炽热的熔岩在脚下奔流的壮观景象,已是惊悸不已。

    离开火山探知馆,从西贡码头出发,乘搭街渡快艇,不到20分钟就可到达桥咀洲。在西贡星罗棋布的海岛中,桥咀洲只是座不起眼的小岛,却是1.4亿年前那次火山爆发的见证者之一。

    在简易码头登岸,整个桥咀洲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500米,最高点海拔136米。岛上大部分地方都已划入桥咀郊野公园,这个全港面积最小的郊野公园,范围涵盖西贡海内的枕头洲、白沙洲、大铲洲、断头洲及桥头等岛屿,占地共100公顷。

    沿着岛屿海岸行走,最特色的景观自是连岛沙洲。桥咀洲与附近的桥头岛由一条天然沙堤连接,这种海岸沉积地貌,地理上称为连岛沙洲。桥咀的沙堤长约250米,两侧靠海处为中细颗粒的砂,夹杂贝壳碎屑,中央则由含砾粗砂组成。潮水高度低于1.4米时,沙洲露出海面,游人就可以直接在两个岛屿间行走。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协会主席吴振扬介绍,桥咀洲位于粮船湾超级火山破火山口的边缘,在桥咀洲可以找到多种岩石,包括火山岩、侵入岩和火山沉积岩。

    众多火山岩石,最有趣的莫过于外形类似菠萝包的石英二长岩。在连岛沙洲堆积的岩石中,只要细心观察,外壳龟裂的“菠萝包”随处可见。吴振扬说,石英二长岩是岩浆从地壳深处上升,沿着岩石缝隙侵入,冷却和凝固后形成的侵入岩。由于长年累月的海浪冲击产生风化作用,岩石外层矿物质膨胀或收缩,最后引致岩外层像洋葱般剥落,外形有如菠萝包。

    万宜水库六角形岩柱

    离开桥咀洲,乘搭街渡返回西贡码头,乘出租车即可抵达万宜水库东坝,观察六角石柱其中一处最壮观的景致。

    1978年完工的万宜水库历时7年建成,是香港储容量最大的水库,达2.81亿立方米。水库工程包括在官门海峡两端筑起两条主要堤坝,将西贡半岛及当时香港第三大岛粮船湾洲连接起来。这两条堤坝高达64米,另有3条副坝,也是全球首个以大坝围封海岸而建成的大型水库。

    沿水库边沿修的公路,即可抵达万宜水库东坝。东坝一带的石柱壁更有“天然六角形岩柱壁画”之美誉。上世纪70年代,港府为解决水荒选择在西贡修建这座水库,开山劈石时,山脊露出整齐划一的六角形岩柱,依山而列,颇为壮观。

    土木工程拓展署总土力工程师吴国材介绍,据估计,西贡这片酸性火山岩柱群,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部分是海域),个别位置的岩层厚度估计超过400米,岩柱直径可达3米。

    在世界各地,绝大部分六方形岩柱由含硅质较低的基性玄武岩构成,岩柱直径一般不会超过1米。香港的酸性火山岩柱可以说是六角形石柱之中的稀有品种。除了香港,迄今发现酸性火山岩柱的地方不多,例如浙江临海、浙江衢州及吉林四平山门。香港的岩柱规模最大,加上其面积广、厚度大、岩柱粗壮,其价值更珍贵。

    为什么岩石呈六角柱状?吴国材介绍,粮船湾超级火山爆发,形成巨大凹陷,火山灰、碎屑及熔岩注入破火山口,在此良好的保护环境中,岩石自外层冷却,节理(裂隙)在表面形成,然后向下垂直延伸。物理学上,最有效的冷却方法是从六边向内收缩,岩石因而形成六角柱状。

    在吴国材看来,万宜水库的六角形岩柱具有极高价值。论颜色,其他国家的六角柱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构成,而万宜水库东坝的是浅色的酸性火山岩(流纹质凝灰岩)。论大小,英国北爱尔兰著名的“巨人堤道”,六角岩柱直径约为0.5米,但万宜水库的岩柱最大的可达3米。论范围,韩国济州岛、台湾澎湖及日本山阴也有六角形岩柱,但占地面积不大,香港的六角柱覆盖范围达100平方公里。粮船湾至果洲群岛一带,全是六角形岩柱,岩石同属“粮船湾组”,景观震撼。

    沿着水库东坝往下步行,走到防波堤的路上,可见大幅耸立的岩壁,整齐排列的六角形岩柱。因地质变迁和地形变动,六角岩柱被挤压成S形扭曲。同时,S形岩柱中间从左上角至右下角断开的裂隙,被较深色的玄武岩入侵,足见自然伟力的鬼斧神工。

    记者观察

    地质公园的价值

    香港西贡码头,桥咀洲、万宜水库,一路走来,郁郁葱葱的山岭,蔚蓝透彻的大海,整洁干净的行山径,映入眼帘的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创造。1.4亿年前那次惊心动魄的超级火山爆发,造就了今日香港火山景观的奇诡壮丽。但更动人心魄之处,是香港这座高度商业化的国际都会,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保护的成果。为保护这些自然景观,港府2009年成立香港世界地质公园,将位于新界东部及东北部一带,包括新界东北沉积岩和西贡东部火山岩两大园区共8大景区纳入地质公园内,占地5000公顷,公园面积虽然细小,却拥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2011年,香港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成为中国第26个世界级地质公园,也是罕有位于国际大都会中的世界地质公园。香港社会和市民对自然保育的高度重视,早已是社会共识。漫步在万宜水库东坝,看着海天一色的美景。试想如此珍贵的海岸线,换在内地可能已被别墅,度假酒店侵占一空。地质公园的价值,既是观察地球变迁的奇观,也是见证一个社会珍视自然的价值所在。

    策划:普德法 亚牛 赵璐

    统筹:刘晓燕 张哲

    采写:南都记者 康殷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