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2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须创新基层普法

当前离线 fznpoo    

Rank: 4

主帖
发表于 2014-11-6 22:46

+ d1 h5 k7 ]. J/ d. W
. l. }9 u' v4 [& ]  v) r2 V1 b1 ~% y6 B7 u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武汉会议再次提出:“要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作为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全民知法、懂法是树立法治观念的“敲门砖”,而普法工作是确保全民知法、懂法的“第一步”。( C/ k  `7 U! ]1 I3 M9 o% E

% r$ o/ ^) n+ L5 j9 A9 e  长期以来,在广大乡村地区,群众法律知识匮乏,法治意识淡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这样论述法治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作用:“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法治秩序。”正因为在我国乡村治理长期以来更多的是依靠传统的礼治来完成,群众的行为更多的靠长期以往形成的公序良俗来约束,致使现代法治精神很难在乡村群众心中树立。为此,基层普法,要结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普法方式,确保普法于心,用法于行。才能使法治中国的建设在广大乡村扎根落脚。
4 W- s7 ^9 v0 F( b
# S1 i) t+ e3 T& s$ i  以案说法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 “法律进乡村”是“六五”普法规划中关于基层普法的重要部署。由于基层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晦涩的法律条文、法规条目不容易接受接纳。在基层普法过程中,如果填鸭式的宣读法律条文、法规条目,最后是适得其反的效果,让群众感觉枯燥乏味。普法工作者如果能够以案说法,用本村本湾的案例,以案说法,用故事来讲道理,讲法规,既能起到警醒的效果,又能普及了法律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普法效果。这也是央视《今日说法》高收视率的原因所在。+ a+ x/ \0 T2 O; E- U  t! C# _! l! z
% S4 \  g3 k1 B1 o* {
  专业人普及专业法是群众信任的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基层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民警、城管、工商等专业执法人员,他们在群众心中已潜移默化的树立了行业的权威。由各行业的执法者普专业法更有说服力。笔者所在区推广的“执法所长进乡村活动”就是“谁执法谁普法”的最好行动,由普法办牵头,召集辖区内派出所所长、城管所所长、工商所所长、土管所所长等集体为群众普专业法,普法效果显著,该活动已在全区得到推广。
* L6 Z9 ^3 E4 L0 k$ [# l" x7 Y! j1 |! z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基层乡村普法是推进基层治理由礼治到法治的关键之举,应不断创新基层普法方式,确保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i, k0 D5 `; ^+ H+ M& y
! J, B) d1 D+ {
8 S% a, ~: L) `+ D! G0 s4 {( A(荆楚网)
0 a" }% E; @2 e# h1 r# u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