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回家看看”就算孝亲吗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4-12-11 21: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T' c( X3 Z4 j0 v- j) `
) f1 Y5 A- V" V! `3 u

) Q9 ^7 L7 o8 x0 K- D3 ?: m  老人生病,子女应送医救治,老人孤独,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做到这些是否就算尽到孝亲之道了呢
1 c8 j( n1 |, N/ F# V8 f) k  《养老奉亲书》为宋代人陈直所撰,据说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老年养生的专著,此书对现代人仍极富启发性。
, t6 S2 x! I7 y$ V  孝亲养老早已成为社会的一般观念与基本原则。不孝亲、不养老的子女一经媒体报道,必会引起整个社会的谴责。但是,如何具体践行“养老奉亲”,仍然是一个问题。现代社会缺乏的并非是观念的阐明,而在于具体路径。老人生病,子女应送医救治,老人孤独,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做到这些是否就算尽到孝亲之道了呢?
7 z3 y: d9 d* c+ Q% w' O! n  《养老奉亲书》中,对“孝养”不作理论阐述,而是以一整套具体的规制来解释。
6 y! S, D7 Z9 A& _% o/ g. V6 D7 {+ H/ C2 _  书中提到:老人的居室要洁雅;寝寐床塌的高宽要比常制减1/3,三面设屏以防风冷,枕头宜用菊花枕,高度应略低于常制;老人的坐椅宜矮,以坐时足可履地为准,左右置护栏,面前设几案,因为老人常多坐困眠,有所栏围,可避免闪侧受伤。对老人的心理特征亦有具体描述,书中提到,老人通常性气不定,时喜时怒,又易于伤感,因此,子女应该常令人随侍左右,不可令老人孤生独寝;应寻访老人平生喜爱之物布于左右,老人见所好之物,自然用心于物上,自以为乐。0 C4 d/ r5 F, }, j; G
  这种具体的行动指南及其中的情感温度,都颇能启发今人。; r8 B- M' `# o1 ]* n
  近年以来,中国养老业出现了市场化的趋向,一些涉足养老业的企业家注意到了养老业与一般服务业的不同,并试图提炼出行业的特点,以制订适宜的行业服务规制。但是,仅仅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做行业的细微调整显然是不够的。
% K. c3 s- q" w' r  中国传统文化或许可以提供某些经验与借鉴。就如《养老奉亲书》所昭示的那样,“养老奉亲”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不仅需要提供技术上的养老,更需要孝亲的情感。对那些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而言,“孝亲”不应该只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文化符号,而应该视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不是偶发的、不连贯的社会行动,而是有具体落脚点的甚而是自成一体的文化系统。: k1 G9 w, _  z; ~) ]
  以礼仪而论,作为服务业关键的一环,养老业的职业礼仪固然可以借鉴传统服务业的礼文礼规,但应该注意到,在具体设计中,养老业的礼仪不应该是保持距离的冰冷礼节,而应该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有意味的礼节。在礼仪的铺陈中,始终应该彰显礼意,表达敬意,将礼意具体化为细节的行为,它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那些已深入人心的孝亲观念,以具体的礼规,慢慢渗透进入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仪文仪礼乃至程序,可为现代那些拙于表达、疏于表达的个人提供可直接操作、易于取用的范本。" `' S: Y" V; R
  养老企业要做的不只是企业,更要做孝亲行为规范的倡导者、实践者。(人民日报)
7 z) A2 j. K8 r' C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