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9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读书”成为谈资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5-4-26 15: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 G7 `& ~2 f' Y4 Y3 G3 g" p1 d7 E

* u& f& r: o0 a# G5 X) u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我的朋友圈里被读书的内容刷屏了。刷朋友圈的时候,内心不免有些惭愧,我已经好久没有认真读过一本完整的书了。如果把自己的这点儿“个人叙事”放在“公共议题”中呈现,那便如种种调查数据所证明的,我们的人均阅读量比其他一些国家的人少不少。读书日里,舆论总免不了反思“我们为什么不读书”。
, s7 _& t9 P! a! d5 C2 z0 k& U: K8 B
  有意思的是,与“国民阅读率不高”相对应的,“荐书”反倒是很流行很时髦的事。媒体书评版上的书单就不说了,朋友之间聊起读书的话题时,也忍不住会问“你最近在看什么书”,甚至官场上,“荐书”也成为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推荐书单、求书单这不是什么坏事儿,但能不能提高全民阅读率,着实不好说。或者说,这两者本不相干。
1 C5 x& k& i) N. t4 B' F$ |3 }; a, {" `3 O1 j9 |& Q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大概不会向人推荐书单,也不会向人求书单吧?阅读本来就是私人化的事情,口味不等、趣味不同,阅读的书目自然不同。所以,那些所谓“私人秘密书架”之类的推介,或许也是多余的,只不过是“包装”一种罢了。当然,如果一个社会必须有一个人人必读的公共书架,这也未必是正常的事情。
% _+ `7 b! I7 i8 T5 x! J3 D3 b/ B6 q5 u  r
  细细想想,那些以“求书单”为由头来谈论读书的,是不是只是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谈资?这么说未免有些刻薄,但不能否认的是,很多时候,阅读本身已经成了一件需要迎合外界目光的事情,别人都在谈论某本书,而你对此一无所知,你便失去了在朋友圈里谈天说地的资格。当我们需要靠外力驱动来激发阅读的热情时,恐怕离真正的阅读还有很长距离。一度我曾很羡慕做书评的朋友,出版社时不时寄来各种样书,即便没时间全部读完,把它们摆放在家里,那也是很有品格的装饰品。没错,现如今谈论读书,总会滋生一种莫名的感觉,就像参与一场家装建设,装点自己的门面,以便掩饰虚弱的内心。7 s6 S; m+ M) b; f" p4 b
2 G1 O: |3 V+ u. @
  作为一个阅读量不太及格的人,有时候我还是会怀念一下小时候把书当礼物的年代。上中学时,大家过生日时要好的朋友会送礼物表示庆祝。那时候没有生日蛋糕,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买一本自己认为不错的书,写上“生日快乐”送给对方。与现在推荐书、求书单不同,那个年代把书当礼物送人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像现如今很多时候要谋求“谈资参与感”。记不得什么时候起,这个习惯慢慢丢失了,把书当礼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偶尔也会送书,但只是买儿童绘本送给家里不满5岁的孩子,再也不好意思把它当礼物郑重地送给朋友。
/ G+ g$ v4 b- l" X* h7 j' H" ~% R1 ^" `% i& F; {2 h
  在这个谈资越来越多的社会,当“读书”也成为谈资一种时,我们到底该庆幸还是悲哀?高效便捷的“浅阅读”正剥夺着纸质阅读的精细,读“书”也正在向读“话题”、读“信息”的方向泛化,无论如何,这都不该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法国人夏尔·丹齐格在《为什么读书》一书中说:“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粗粝功利的社会,阅读已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自我构建的工程。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依然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外在的形式。否则,QQ或微信里,那些“好久没看书”的感慨也不会成为流行签名的一种了。(新民晚报)
% {1 @' |: T: w6 d
6 p  s0 N' a, [% l( p7 J  f) b: Z. ^$ b% p' Y
9 F. H2 {+ c  J9 L+ A4 h/ x
( w4 x* i/ ^% Q: \& B9 t$ w1 I
6 ~( I1 c7 d) e  C& F# ]" n; z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