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406|回复: 1

罗湖:以医联体之“通”,破解民众看病之“痛”

当前离线 guaren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7-9-5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制度创新”与“激励引导”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从“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通俗一点讲,即医院的病人越少,居民越健康,医院收入就越多,医生薪酬就越优。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日前在深圳召开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以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总结全国医联体建设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学习推广深圳罗湖等地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
  “医联体”这个专业名词正在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所谓医联体,是指医院之间打破行政性组织架构的约束,开展医院之间广泛且密切的联合与医疗协作,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等组成。实践证明,它对形成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会议在深圳召开,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深圳医联体建设的充分肯定。早在2015年,深圳就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以行政区(功能区)为单元的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新路径。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医改所呈现出的四大亮点在此次会议上受到了高度关注。
  这样的亮点包括系统优化,将罗湖区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组建为统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服务协同,将医联体建设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融合;机制创新,以医院集团打包整体支付为纽带,建立“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分配机制;激励引导,将居民健康状况等内容作为主要量化指标进行考核,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这里的“制度创新”与“激励引导”堪称亮点中的亮点,它更好地推动了医疗卫生服务从“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也就是说,这种转变,将过去医院、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关系,由一种短暂的、阶段性的医患关系,转变成长期的、连续的、责任制的关系。通过打造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服务共同体的方式,让政府、医院、医生和患者形成了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俗一点讲,即医院的病人越少,居民越健康,医院收入就越多,医生薪酬就越优。进而言之,居民的获得感就越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美誉度也就越高。
  这种以“强基层、促健康”为关键词的罗湖医改模式已经在深圳全面铺开。据悉,目前全市已组建了11个基层医疗集团,基本实现了行政区(功能区)全覆盖。而今,深圳医联体建设经验已经向全国推广。这样的景象也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虽然,长期以来,深圳在医疗资源和服务水准方面存在短板,但是,深圳完全可以借力改革,在医疗领域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差距,乃至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一个以改革为显著标识的城市,接下来,要让医联体建设更上层楼,仍然有赖于继续撑大改革空间,释放改革活力。比如,如何加速发展远程医疗?如何更好地将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乃至建立医联体建设中的“深圳标准”等,都是值得关切的医改话题。中医讲“通则不痛”。我们就是要以医联体之“通”,破解民众看病之“痛”。进一步说,医联体的建设将不仅仅涉及医改,还与养老业密切相关。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将是今后养老制度改革中的一大趋势,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医联体以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在为此做准备。也因此,深圳可以也应当在这方面快人一步,率先作出更多有益的积极探索。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