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5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垃圾治理须“接地气”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8-7-1 13: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 O0 ^# B1 V! {5 R
& i2 M6 e0 t8 n( {" m' j
; ]7 E$ W8 s) a/ ]" C' V' P9 K

+ R" R) v3 N, I$ x  近期,光明日报高度关注农村垃圾治理,连续发文、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即“政府怎么办”和“村民怎么做”,可谓切中时弊。农村垃圾治理之难,在于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叠加。因此,相较于“高大上”的路线,还应多做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接地气”举措。8 h6 r9 a- m2 e5 Y" ?2 |. P' i

  d( P+ v! \/ _% D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在客观上决定了部分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思想觉悟不够高。所以,向农民群众灌输大道理,非但不能入脑入心,还有可能沦为正确的“废话”。对于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广大农民而言,需要让他们真切地看到垃圾治理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2 F# I* H( H6 u

. c$ L9 `, ^! }( E: ~$ ~& L  城市中的物业管理模式或可为农村借鉴。通过建立村中的物业管理组织,全权负责管理该村清洁卫生工作,可以视作一条前进道路。通过让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大变样,农民们对垃圾治理的感性认识就能更上层楼。目光所见的收获,比虚无缥缈的未来图景更有说服力。如此一来,农民的积极性自会得到提高。) K2 A( d$ N3 x
% u, R" {3 v( w$ L$ H/ j7 z
  目前,各地对农村垃圾治理的高度重视毋庸置疑。但是部分地区采取的方式却太过简单:有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奖惩”就成了一些管理者想当然的选择。然而,奖金的刺激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但久而久之,村民终究会对垃圾治理失去新鲜感和动力。/ ?& O' I1 R' o7 e9 [3 m& T

7 c  ~3 F/ I8 X( @# O8 h3 A  我们常说,各地农村应该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层层深入、级级转运,将每天收集的垃圾变废为宝,大概是理想中的垃圾处理模式。不过,这一看似完美的治理措施,如何使农民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且在一些地区,这样的运行模式也难以获得资本的长期支持。又如某些地区引入社会资本,建立生活垃圾发电厂,实现市域垃圾治理一体化管理,既改善了环境,又为村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综合来看,成功的管理者都善于因地制宜,不墨守成规,将农民的实际需求时刻放在心上。否则,投入的增多只会换来事倍功半的效果。* i) P+ _0 E& _2 Z( L, P: D2 Q$ N2 C

, z% I& T7 Y9 t; [. b( [$ l  此外,不少农村地区建立定期督促考核机制,甚至明确了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帮带责任。虽然这种管理方式初期能够利用互相监督来保稳定、求发展,不过一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利益矛盾,很容易引发农民群体的负面情绪。因此,想要强有力地推动农村垃圾治理,不仅要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农民身上,更应强化管理者自身肩负的责任。% a: T( \* ~  d8 A5 D
. f& |+ U" N$ [
  比如,某些地区的相关部门缺乏协同合作能力,就会使村民产生“我们辛辛苦苦分了类,收运时又混在一起”的想法。此时,健全顺畅的垃圾后台处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至少为村民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示了施政者在垃圾治理工作中的决心。与其大搞村与村比拼环境整治、户与户比拼清洁卫生,不如积极推行部门与部门比拼建设进度,给予农民正面的治政展示。
- _! h# }4 {, _
6 y6 }& c( n5 _- V6 `  ~  农村垃圾治理的困难程度有目共睹。但在困难面前,更应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入手,切忌打出“空对空”“高大上”的绵软组合拳。瞄准正确方向、制定恰当措施,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广大农民群众的干劲和韧劲。(光明日报)
) F, n1 c9 G, m1 E# U' f) J# b5 p9 i6 n( i! b; Y" [
( L! R5 x- |" s; {* q
# Z- h2 p/ Z8 z# D9 ?2 g& I' H

, g' x. R4 U5 ^8 p5 @! S) P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