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65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罗湖社康中心:以前看病,如今看健康

当前离线 guaren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8-10-23 10: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真正的改变往往发生于不知不觉之间。不知不觉,深圳市罗湖区的居民发现,家门口的社康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跟以前不一样了:不“缺医”了,社康全科医生水平越来越高,一些大医院的专家还常在这里坐诊;不“少药”了,三甲医院有的药,这里都有,而且还便宜;不“缺设备”了,常规X光检查都能在这里直接做。而这些改变都缘于3年前的那场家喻户晓的改革——罗湖医改,整合了区属5家公立医院和23家公立社康中心(如今为29家),继而成立唯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

  就在几天前的10月14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50个近期的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就包括2018年底前,广东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选择一个县(市、区)作为试点,推广深圳罗湖医院集团的经验。而早在2017年,“罗湖医改模式”便获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肯定,从而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对于罗湖23家社康中心的医护工作者来说,他们对“医改”的最直接感受是他们关于自身职业发展、医患关系的重新定义。

笋岗社康“全家福”。

  慕“罗湖医改”之名而来的黑龙江医科生

  如果你只是恰巧走过位于笋岗大厦一楼的笋岗街道社康中心,你也许会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尤其是当你在其他地方曾走进过那些空间逼仄、设施简陋的社康中心,被“洗过脑”之后,你更会形成一种先入之见:觉得这家社康中心亦不过尔尔。直到你因为某种机缘走进这家社康中心——就像记者这次是因为采访——在很大程度上将颠覆你对社康中心的认知。

  2000平米左右的空间,其整洁和宽敞令人眼前一亮;“全科诊疗区”和“儿童保健区”的功能划分可谓一目了然;医护人员的那份从容,也可能改变你对大医院接诊“压力山大”的焦虑感受。而就如这里的全科医生韩冷所介绍的那样,像这样的社康中心,其实在整个罗湖还有很多。

  韩冷来自于寒冷的黑龙江哈尔滨,在那里完成了一般医科生所必须经历的培养过程,大学五年,规培三年。在她的印象中,北方很多地区对社康及全科医生普遍不太重视,老百姓觉得有病就要去“正规医院”,去社康看病“不靠谱”。毕业后,她慕“罗湖医改”“全科医生”之名来到深圳,恰好赶上罗湖医改正搞得如火如荼,基层社康的“命运”亦随之改变。

  韩冷所感受到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接诊患者的数量上,“在老家,老百姓看病不去社康,社康形同虚设。罗湖医改后,笋岗社康的门诊日均接诊量能达到300人左右,最多的时候能到400。”其次是功能上的提升。笋岗社康如今配备了15名全科医生,以前看不了的很多常见病,如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疾病,都可以在这里看了;做不了的很多检查,如B超和X光,都可以在这里搞定了。“即便这里看不了的病,全科医生还可以通过电脑系统将病人转诊到上级医院。”韩冷说。

  在罗湖,全科医生的人才资源主要配置在基层社康中心。而在跟韩冷的交谈中,她提及最多的也是这个概念。在她看来,所谓全科医生是指从一个人出生到逝去,也就是在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陪伴在其身边。“全科医生管理居民的健康,如果一些慢性病在日常被控制得很好,患者就不必经常跑大医院。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让居民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家庭负担越来越小,我们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小。”

陈章(右二)见证了医改为自身职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改变。

  借“罗湖医改”成功逆袭的全科医生

  位于宝安南路的桂园社康中心,面积1800平米左右,划分为全科诊疗区和预防保健区,比笋岗社康稍稍小了一点,却拥有同样清晰的功能划分以及毫不逊色的硬件配备。

  谁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桂园街道社康中心主任、全科医生陈章,几年前工作的渔村社康面积不过六十平米。患者还经常抱怨“社康条件差,什么病都看不了,不如尽早关门”。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陈章还记得自己当时怀着一腔热情,抱着治病救人的理想,却得不到居民的认同,着实苦闷。

  跟全科医生韩冷一样,陈章也幸运地赶上了罗湖医改的“东风”,并见证了医改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改变。正如陈章所说,以前社康走的是“院办院管”模式,医院对成本和效益的考虑比较多,社康却一直做“赔本买卖”,这也招致了医院的“不待见”。再加上老百姓不认可,其中的尴尬可想而知。2015年罗湖成立医院集团,其实是顺应医改大势,医疗资源的配置“向下沉”。成立了社管中心(社康管理中心),等于多了一个为社康服务的管家。社管中心通过调查,发现哪些社康缺人、缺硬件,就配置相应的资源。

  对于罗湖成立医院集团、实行医保基金“总额管理、结余留用”模式这一做法,陈章的理解是,政策的逻辑被颠倒过来:以前是尽量多花钱,现在是尽量少花钱。怎么做到少花钱呢?就是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而让病人在社康就能看好病,并做好日常的健康管理,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从技术的层面讲,医生能治病,同样也能防病,只要引导医生这样去做。以前都说医生看病,我们是看健康。”陈章说。

  社康“脱胎换骨”之后,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如今陈章麾下配有9名医生和9名护士。罗湖医院集团每年还会派全科医生去澳洲进修,学习当地先进的全科诊疗观念,陈章在2015年有幸成为其中之一。他也在国外见识到人家的社康是怎样运作的,那里的全科医生是怎样工作的,学到了正确的工作方法与技术规范,同时好像看到了中国社康的未来。罗湖对全科医生的培训,兼顾“走出去”和“引进来”,除了派人去国外“取经”,还邀请澳洲、丹麦等国家的全科医生来罗湖做培训,已持续了整整3年。

  “以前很多市民都有类似的糟糕体验,到医院挂号排队排半天,跟医生才能聊上几分钟。如果要拍CT,可能还要再等上两天。这导致很多病人不愿去大医院看病,却又不得不去。在罗湖的社康中心,每个医生服务患者的时间比较多,见到他们也比较容易。”在和陈章的交谈中,你能感受到一个全科医生“逆袭”之后全然不同的心理状态。

  记者手记

  也许,韩冷和陈章这两个“八零后”只是众多罗湖社康全科医生中的两个平凡典型。他们在“罗湖医改”后所重新感受到的那份由居民所赋予的认可,以及他们重新获得的职业尊严感,都来自于“利益共同体”这一新型基层医护关系的确认;笋岗街道社康中心和桂园街道社康中心不过是基层社康经历医改的两个普通案例,正如笋岗社康中心主任李智深所说,像笋岗社康这种体量的基层社康在罗湖十分普通,未来罗湖将不乏总面积达到一两万平米的社康出现!

  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来源:晶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