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湾区建设的罗湖支点
罗湖家园网讯:出境,入境,再出境,再入境,在往返深港两地的路上,她走了12年。每天早晨7点多,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内地服务发展总监、香港注册社工王艳冰和其他20多名香港社工从香港过关来到深圳,在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和深港两地的专业社工队伍一起为跨境学童和港人家庭提供服务。 
罗湖将加快推动口岸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努力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样板区”。 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在深圳居住了近10万港人家庭,其中有3万人住在罗湖区。每天有2万多名跨境学童从深圳去香港上学,其中近万人从罗湖的口岸过境。 跨境学童和社工只是穿梭在深港两地人流中的一个分支。人流、物流、资金流通过各大口岸互联互通,优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活圈正在形成。 1月11日,罗湖区七届三次党代会召开,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罗湖要以“口岸经济”和“协同发展”为着力点,全方位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月12日,罗湖区人民政府七届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区长罗育德在会上表示,今年罗湖将把参与大湾区建设作为新起点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纲”,进一步做好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深度合作这篇大文章。 近日,罗湖区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出炉,不少变化都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比如在区发改局设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办公室”,由区发改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工作;在区委统战部加挂“区台港澳事务局”牌子,强化文化情感纽带连接,提升港澳居民对罗湖的认同感;罗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从“自筹经费”到纳入“财政拨款”,有利于全力支持跨境学童服务工作与粤港澳大湾区(罗湖)妇女儿童服务基地的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正式出台,大湾区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而全方位参与、融入大湾区建设,正在加速贯彻到罗湖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以罗湖、文锦渡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莲塘口岸为中心,围绕杭步路、布吉河、深圳河、沿河南路罗沙路等围合的约4平方公里区域,口岸经济带的雏形初显。 对标纽约、东京和首尔设计出的“全域消费”地图显示,围绕“一河六圈一带”,一系列重大消费升级项目正在迅速推进,一个生机勃勃的罗湖正在向新消费时代迎面走来。与此同时,一条自西向东总面积达57.06平方公里的带状区域,一批人工智能、软件服务、生命健康领域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将成为大湾区重要“增长极”上亮眼的一笔。 口岸、人文、产业……融入湾区建设,罗湖有着突出的综合优势甚至独特优势,优势即是先手,站在时代的风口,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方位融入与服务大湾区建设,学习宣传《纲要》成为罗湖当前的重要任务。 面对机遇,罗湖迅速找准定位:深度对接港澳所需、罗湖所能、湾区所向,进一步做好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深度合作这篇大文章,尤其要高度重视大项目的储备,加快推动口岸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努力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桥头堡”。 进一步深化深港融合 加快口岸经济带建设 作为连接深港的第七个陆路口岸,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联动建设的一部分,位于罗湖的莲塘口岸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莲塘口岸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尾声。 据悉,截至2019年1月底,莲塘口岸连接路工程总体完成约97%,并已进入后期测试阶段,口岸建造工程总体完成约85%,后续设备安装和测试已相继展开。 数据显示,罗湖口岸日平均通关人次在22万到25万之间,莲塘口岸开通以后,3个口岸的总日均人流量将达到27万到30万人次,也就是说全年有1亿人次、800万车次往返于深圳与香港之间。 口岸经济带的规划和设计从2016年就被提上日程。罗湖希望通过打造口岸经济带,推动罗湖与香港的基础设施、优势产业与社会发展全领域、全方位、全天候交流合作全面深化,深港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亮点。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罗湖还能在人才落户、跨境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领域先行探索,拓展深港合作内涵,为进一步提升内地与香港合作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实施开局之年,罗湖知道,在历史机遇面前不能消极等待,要主动作为。 在2019年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口岸经济带合作共建行动”被列为2019年重点推进的十项具体行动首位。2月12日,罗湖区人民政府七届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区长罗育德提出,罗湖将把参与大湾区建设作为新起点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纲”,作为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贯彻到全区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深度对接港澳所需、罗湖所能、湾区所向,进一步做好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深度合作这篇大文章,加快推动口岸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力争把罗湖打造为粤港澳更紧密更务实合作的“桥头堡”和“样板区”。 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打造新兴产业体系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罗湖积极响应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号召,通过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激活老城区的转型发展。如何融入全市创新版图,全面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罗湖抓准“一台双引擎”。即抓住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和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上升为市级战略的契机,加快启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高速双引擎,助推产业能级、经济增长再上新台阶。 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挂牌市级新兴产业集聚区,新增创新型企业38家,年度专利申请量、授权数分别增长122.8%、105.3%,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受理申请增长近6倍……罗湖借助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金融业是深港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罗湖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罗湖正对标纽约曼哈顿与香港中环,将红岭路打造成为世界级的金融街。2018年,罗湖金融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红岭创新金融产业带纳入全市“一城、一街、一带”金融产业布局。今年,罗湖将着力巩固金融业支柱地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兄弟城区源源不断推出新的巨量商业综合体,新消费业态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等新渠道迅猛发展的局势下,罗湖加快消费型经济改革,打造“全域消费”新格局,罗湖“全域消费”地图以及一份成熟的消费改革方案已经出炉,一系列重大消费升级项目正在迅速推进,一个生机勃勃的罗湖,正在向新消费时代走来。 营造优质生活圈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指数 两岸树木青葱,岸边休闲散步的行人络绎不绝,如今岸清水绿的布吉河,在几年前曾饱受生活、垃圾、养殖等污染的困扰。未来,罗湖还将把布吉河打造成最美河景,将建集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价值于一体的黄金水岸,形成“亲水”城市会客厅。布吉河“颜值”的提升,得益于近年来罗湖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工作。 当前,罗湖森林覆盖率达53.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64.6%,PM2.5均值26微克,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生态环境的提质工作不止于此。“2019年罗湖要完成治水投资9.8亿元,集中资源力量,主攻水污染治理,确保年底前全面消除辖区黑臭水体。”2月21日,在罗湖区的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动员会上,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向全区发出了动员令。 山水之城不但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在公共服务、社区治理、营商环境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由罗湖区妇联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联合打造的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多年来一直为跨境学童和港人家庭提供服务。香港派出20多名社工和老师,每天往返深港两地,每年服务量超过1万人次。据悉,为支持社会组织在妇儿公益领域和大湾区社会服务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依托罗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罗湖将建立罗湖区妇儿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促进深港两地社会资源、专业技术、公益人才、服务项目的对接与合作,积极推动大湾区社会融合与协同发展。 此外,2018年,在对标全市营商环境改革“20条”的基础上,罗湖出台营商环境7大领域18项改革措施,全面修订产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办法并安排专项资金6.52亿元,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00亿元。 近些年,罗湖着眼于基层社会治理全局,着力破解社区、小区治理难题,打造基层党建、综合治理、服务共享、多元共治的综合平台,形成“一核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罗湖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观点 融入大湾区建设,罗湖有啥独特优势? 郭万达:在口岸、消费等方面大有可为 罗湖如何抢抓这次大湾区建设的难得机遇,更好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开出的“处方”是:建设罗湖口岸经济带、罗湖跨境消费新兴商圈、罗湖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 他认为,《纲要》提出要发挥粤港澳的综合优势,而罗湖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具备了突出的综合优势。郭万达表示,罗湖是深港合作最早的落点,大湾区建设为深港合作再出发提供了重大机遇,如何全面深化与香港的紧密对接,打造成为深港合作的重要载体与支撑平台,罗湖承担着重要使命。 在郭万达看来,罗湖的综合优势包括口岸优势、人文优势、产业优势以及生态优势等。辖区内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个口岸,罗湖是连接香港的最快速、最便捷的重要枢纽;同时,香港人最早在罗湖居住,喜欢在罗湖生活消费,两地在人文方面相通相融。在产业方面,罗湖的产业结构与香港类似,服务行业尤其发达,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大湾区的建设。在生态环境方面,罗湖坐拥“一半山水一半城”,这也是打造优质生活圈的独特优势。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