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00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客服“礼貌”话术,实则商业失信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9-3-28 19: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 P- r0 x' I% {1 P& R+ q% G% f2 x  a( ?5 d% L
0 }$ J0 M9 g/ \* B# N* u" l2 R
  用语礼貌又诚恳,但就是不解决投诉的问题。这大概是许多人在拨打一些企业的客服时都会遭遇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互联网企业,类似问题更为严重。据《北京晚报》报道,不少消费者反映,本应是职业规范的“礼貌”客服,现在却成为互联网消费维权路上的一道“关卡”,互联网客服存在着严重的“忽悠”乱象。$ Z6 H; d" C# z( t
  K# F8 g# `# T6 j$ X" `- t
  报道中提到一个案例,小电充电宝的一个用户,按了9个“1”也没能接通客服。此后半个多月里,该用户给客服打了20多个电话,最长等待近10分钟,却依旧只听到那句“很抱歉,现在坐席全忙,继续等待请按1,结束请挂机”。用语“礼貌又诚恳”,但连人都找不到。
  m, j% c) g+ e1 B7 a% |& j. v  c. u+ [( p6 l" ?
  该用户的遭遇显然并非孤例,中消协近日公布的消费者投诉数据显示,2018年,售后服务问题位居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的第一位,互联网服务更在服务大类投诉中排名第三。在消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对“客服”的投诉多达8.2万条。而火力主要就集中在客服的类似“礼貌性”忽悠上。
2 [- \1 c' N! Z7 k3 K4 F* f8 Z1 j/ }6 e2 Y. Y
  号称“24小时客服”,实际是12个值班客服应付百万订单量;介绍“质量您放心”,实际客服根本没见过实物;又或者表示“重视您的反馈”,实际商家的态度是“不用理会”。这些做法表面上看是客服的忽悠和怠慢,实际上讲就是商业失信的一种典型表现。消费者自购买了商品或服务那一刻起,就与企业订立了某种诚信契约,消费者花钱购物,企业则必须承诺和保证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其中自然也包括客服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客服若耍花招,甚至忽悠消费者,显然就是对消费者的失信。
" j' y5 L- S( j; ?* E) H5 [( \
- A* h' x7 |8 ^9 ~0 S" Q( A  不可否认的是,造成这种失信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种。有些公司,尤其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为了压缩成本,客服通常都是异地客服或外包客服。由于权限不高、业务能力不强、与甲方公司沟通不及时等原因,这些外包客服多数情况下只能用“礼貌性”话术应对用户,客观上造成了失信。但更为主要的还是一些企业在主观上故意为之。一方面故意夸大自身服务的能力,当消费者投诉上门时,却一再推诿,口头上答应解决,实际上却不理会,也不承认,这一行为无疑是需要重点整治的。( b9 d) ~* W& f% U& R4 u1 C

  c( \$ g5 I& n, J/ g! ?* n9 S  客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企业自身来说,它是企业好坏的试金石,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它是寻求帮助的第一选择,甚至是联系商家的唯一渠道。若是客服系统出了问题,一味“礼貌”话术,忽悠了事,却不解决问题,不仅侵害到消费者的权益,甚至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诚信为本的商业环境的健康发展。* ~/ ]: d4 h2 O% a
4 [7 {* ^/ j* c- X, H
  说到底,失信的背后是企业经营的失范,以及对消费者的“傲慢”心态作祟。因此,寄希望于企业自身“净化”,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对此,还须来自外部的监督机制。尤其是对于有损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更需要外力的倒逼。比如,有关部门是否可以针对客服的“礼貌性”忽悠出台相关指导守则,细化流程,追效结果,对未按规定操作而遭投诉的企业进行处罚。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倒逼企业建立完善针对客服工作效能的自查机制、纠错机制。(钱江晚报)
" A8 ~0 x) ?2 P9 A% D; _
( M' H3 D+ b, n; N
2 U1 a" L6 u$ m7 u7 S$ e
3 D7 C1 Q8 h! I" r; n) p
3 ~  T, Y. e) Z7 k4 y; h- i4 [6 y1 ~  k) r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