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8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美术 其命惟新

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19-3-30 10: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傅中望作品《都市寻梦之二(雕塑)》 (深圳画院收藏)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作为深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市建市40周年的重要活动,同时也是深圳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进京美术作品展览,“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知名艺术家、评论家汇聚展览现场,包括《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中国文化报》文化周刊主编严长元,《中国美术报》主编王平、副主编陈明等在内的国内著名评论家纷纷为此次展览撰写评论文章,对深圳美术事业四十年的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面向世界的美术创新

著名艺术评论家、《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在深圳建市40年的这个时间节点上回望,深圳美术这40年给予人们最深刻、最鲜明的认知,就是水墨艺术的国际化与艺术设计的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深圳始终把这座城市定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形象予以艺术的国际化定位,由此而拉动内地艺术与国际艺术之间的关联。事实上,早在深圳特区成立初期,正是借助特区“文化窗口”的作用和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当时深圳首座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已经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积极推进了海内外艺术的汇聚与交流。而在著名评论家邵大箴看来,深圳的文化包括美术在内和深圳的形象一致,都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深圳美术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有创新的一面。作为深圳美术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董小明也曾经说过,深圳美术,其命惟新。

正是在创新思想的推动下,从20世纪90年代起,深圳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等一系列中国画变革的学术课题,并打造了“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和“深圳水墨论坛”等平台,以推动传统水墨走进当代、走向世界。在本次展览中,不仅有本土艺术家对这一课题的实践作品,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座艺术家,在深圳创作的都市水墨作品。

同样是在创新的推动下,2000年,深圳画院率先在全国画院中推行“客座画家”制度。客座画家所聘任的对象是海内外以及港澳台地区(不含深圳本地)从事视觉艺术创作的专业人士。迄今为止,已有来自欧、亚、非、北美、南美23个国家37个地区共60余位艺术家,在深圳创作、研究、交流、展览。本次展览特别挑选了一部分客座艺术家作品,体现了深圳开放、多元、包容的学术格局。

蔚然成军的美术队伍

《中国美术报》主编王平从“美术洼地”变“美术高地”来形容深圳美术40年,在他看来,筑巢引凤,人才为先,是深圳美术如今蔚然成军且风格多元、富有活力的重要原因。他说:“客观而言,深圳美术事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缺乏美术人才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深圳大胆引进人才,从当代有影响的国画大家到最具前卫意识的当代艺术家,来自各地的美术家和当地的艺术家一起,为深圳美术创作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对美术人才队伍的打造,体现出深圳市对于文艺工作的敏感和重视。”

事实上,深圳美术在人才培养上一直不遗余力。深圳美术馆从2000年开始以“本土艺术”为学术方向,积极为本土艺术家搭建平台。深圳画院建立“签约艺术家项目”,打造深圳美术“国家队”。深圳美协通过“深圳本土艺术家推广工程”“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等品牌项目发现人才。不少青年艺术家崭露头角,深圳美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深圳美术军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汇聚一堂的盛况。今天的深圳,本土美术家已经蔚然成军,深圳美术军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一支风格多元、富有活力的创作队伍。

深圳建市40年美术成果反映出的是激活内力的传承与汲取外力的创新,是发展的中国和文化的自信对深圳城市精神的再度诠释。谈到此次展览,《中国文化报》文化周刊主编严长元这样说。他强调,除了艺术创作,深圳在美术馆建设、艺术市场等领域的率先摸索、锐意创新,为中国的各项工作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王平把关山月美术馆视为深圳建设一流美术设施的一个典型范例,而尚辉则强调,深圳是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中最注重美术馆文化与公共艺术生态建设的样板城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