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6244|回复: 0

京粤港专家齐聚深圳 展望大湾区教育发展合作

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9-4-10 22:09 |显示全部楼层

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和广东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展望论坛4月10日在深圳举办。来自北京、广东、香港的多位教育专家到场演讲,探讨北京、香港等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更好地参与粤港澳地区的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大湾区民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本次论坛由金融街教育、金融街惠州置业、金融街商会联合承办。广东省及深圳市、惠州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代表,200余位珠三角地区的校长、园长代表和部分金融机构代表参加了论坛。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珠三角地区带来再次腾飞的机遇,未来也将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大批各类高端人才到大湾区工作生活,其子女亦有在大湾区接受基础教育的需求和愿望。同时,这一地区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和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因此,湾区居民对高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旺盛和迫切,这也对珠三角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唯有好的教育,才能留住好的人才。
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表示,未来的教育不应是标准化的,而应该是订制化的。“我们需要的是培养真正具有深度和活力的各种人才的教育。未来的教育必须是能实现天赋的。”他以快餐和米其林餐厅举例来谈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快餐连薯条的粗细、汉堡的厚薄、用什么油都是指定好的,一切都是标准化模式;米其林只明确优秀餐饮的具体标准,并不明确如何满足这一标准的具体办法,而是由餐厅自己裁量,这就促使每家米其林餐厅都会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达到这种标准。”
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说,“中国的校长、教育人士都理解当今教育的弊病——我们不缺少改革创新的想法,不缺少对学生的关心,但是缺点儿改革的勇气,把想法变成现实需要勇气。”他指出,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需要输出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这样才能和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匹配。因此,好的学校要营造多语的环境——母语深厚、英语熟练,还要掌握第三、第四种语言,一旦出国留学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上学而已。他强调,“好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而不是考试的机器或者书呆子。”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规划纲要提出“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港人子弟学校的设立,为港人的子女带来便利,这些学校提供以香港教育局核准的课程框架和适用书目表,符合居于内地的港人子女的学习需要,让孩子在粤港两地进行学习时,能实现顺利衔接,减少转校的不适应,更便于回港升学。孩子的父母在内地工作可以无后顾之忧,达致双赢。
黄锦良认为,面对新机遇和更加宽阔的市场需求,香港的师范教育,譬如香港教育大学,必须调整规划,增加资源,深化两地教育交流合作,设置创新课程。此外,要获取内地教师资格,普通话水平测试需要达标。香港学校现有的普通话课程,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现有设于香港大学、中文大学、教育大学等大学和机构、国家语委认可的普通话等级认证中心,应在培训和开展认证方面有所加强。
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邓凡用表示,大湾区建设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大量各类高素质人才。而要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服务保障是关键。他建议尽快建立大湾区城市优质基础教育发展整体发展规划,构建科学的大湾区城市间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和学生入学管理机制,以提高大湾区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应对大湾区建设的共同需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