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25254|回复: 0

过年方式在变 新年俗赢在“走心”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0-1-25 14:23 |显示全部楼层
: W! i. m+ }& P: K7 ^
+ `1 r4 O5 l0 }' f9 n

. W' h- g) \) u6 Q6 G6 h  ^  这是一个年味“在线”的时代。从最早的网络红包,到今年热度高涨的网上年货节,网络对传统文化日渐深入的影响,在春节场景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_6 U4 A+ Z; u+ X  N/ O

5 U, D$ r9 v3 N# \  不少人感慨,一些“硬核”的传统年俗正在淡出,比如祭灶王、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爆竹等,而与此同时,旅游过年、进城过年这些时尚、轻快的过年方式,正在成为反映美好生活的新年俗。* f$ j$ X7 u0 Z- ^# W. q8 L0 e1 ?
2 P$ U8 z$ _% z
  在过年方式的变化中,网络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满足了社会对轻快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然,我们可以看到,新年俗的内核仍然是传统文化,新年俗的吸引力,仍然体现在围绕传统文化营造出来的玩乐性、话题性、仪式感、参与感,这些可称之为“新年味”。: i5 s* \9 q/ D; [

* y5 k  k7 u- ]  D  o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大互联网平台公布的红包总金额超过百亿元,其中支付宝“集五福”上线两天,就有3亿人参与。“集五福”事实上超越了“红包大战”的规模之争:从“富强福号”火箭这样的国之重器,到杭州的五福公交,从市民为公益捐敬业福,到亿万网友加入“扫福”,如此现象级活动足以表明,由于在文化传承中日渐凸显的开放性和影响力,“集五福”已成为新民俗的大IP。6 ~8 D2 H: W( G$ Q2 J

* Z( d# F) J4 u  年味“在线”时代,过年方式在变,而新年俗仍然赢在“走心”——用一套创新的工具和思维,为年俗文化和春节流量“量体裁衣”。传统年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这其中,“福”字不仅直观,而且是内涵性的,这也是“集五福”能够成为新民俗IP的前提。  B# V3 S, C6 x% |

" D$ S: y" H& _4 z6 M( Y1 f2 }  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传统年俗文化的传承并不容易。而围绕年俗文化“祈福”的内核,“集五福”开枝散叶的一整套玩法,不仅延伸了年俗文化应有的玩乐性、话题性、仪式感、参与感,而且让年俗文化充满了时代感,同时具有持续创新、为传统年俗文化注入新内涵的空间。而一直以来,传承与创新的兼容和统一,正是传统文化延续中最大的难题。# t9 n: B  a6 S# e; d0 I% g

9 w, U! u& O. g! Y* o  传统文化元素日益受追捧,是近些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比如在90后、00后群体的“汉服热”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明显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类似的现象,已经预示了用时代语言重新演绎传统文化的潜力。同样,“集五福”在90后、00后中的火爆,也表明被重新演绎的年俗文化,让年轻人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与体认。5 l. z# o, z9 {, D! M

- B0 n5 J8 |/ [( r2 g  对传统年俗得当的重新演绎,让“集五福”等新年俗超越群体、超越地域、进入各行各业,并且还在产生持续的内涵重构,成为互联网科技让年俗文化和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典范和例证。今年,富强福与“国之重器”相连,全家福和国家倡导的家风建设相承,蚂蚁森林可以“浇水”得福……“五福”内涵的日渐丰富和各种变化,体现了新经济下年轻人对年俗文化的理解与创新,这也是新年俗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8 `, s/ O1 \$ K  \/ _- j2 I/ v4 G6 U3 m
  网络对年俗文化的影响,必然会在变化中深入、在深入中迭代。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新年俗是“走心”的,只有抓住年俗文化中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文化内核,给与科技和时代内涵的赋能,才能完成新年俗、新民俗的再造。(北京青年报)
. }6 X* r$ m9 E; o( R0 U0 H. [, Y0 `9 @) p2 X$ ?7 D( }, [
. D3 A6 h3 s7 k

* f" m! G$ ]9 n6 I( v
6 O; d7 W0 E3 }$ v. q& j7 S8 K$ {( k- f9 I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