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是阻击疫情的主战场 连日来,罗湖不少地方出现这样的情景……
“您好,请问您近期有离开过深圳吗?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近日身体有没有不舒服?” 2月13日的早晨,阴雨绵绵,伴有雷鸣,曾惠卿手持着一把雨伞,奔走在一栋栋居民楼中,她说,“群众防控工作,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群众的工作 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曾惠卿是此次罗湖区下沉干部之一,在一众年轻干部的身影中,曾惠卿显得有些“特别”,她今年已经52岁了。“我是在微信工作群中看到部门下沉干部的名单,然后我就问负责人,‘我可以去吗?我想为群众做点事。’”
于是,曾惠卿便来到 清水河街道草埔西社区 成为该社区核查三组的组长 ▼▼ 草埔西社区 据了解,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草埔西社区按照社区防控“三位一体”的要求,由第一书记任组长,社区、警务室、社康中心组成工作小组,对疫情发生地返深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等居家隔离工作,并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除了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引做好系列社区防控工作以外,社区党委还通过联防联控,抽调人员,组织物资,设立11个24小时体温测量和人员监测点,实现大合围管理,设置了7个城中村对外连接点的体温监测点,做到进入社区内的每一个人都测量体温,对体温异常人员立即按照工作指引进行处理,也劝导进出人员减少外出,不聚集,勤洗手,做好自我防范。
平日里,曾惠卿带领着核查三组成员,凭着一张任务平面图,挨家挨户上门开展信息核查,包括重点返深人员记录、居民身体情况、居民自主申报工作等,并进行一对一政策宣传,让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疫情防控工作。
草埔西社区的城中村楼房绝大多数都是7~8层高,而且很多是没有电梯的。曾惠卿每天都和她的组员一起逐层楼走上走下,一天下来要走访近400户居民。
“比如i深圳居民自主申报的工作,现在挨家挨户都张贴了宣传单,但居民一般不出门了,出门也不一定会停下来看宣传单,所以,只有在入户走访的时候开展一对一宣传,用朴实的语言向群众解释,才能切实把政策告知与民。”曾惠卿谈到,偶尔遇到一些不太会使用手机的居民,她还会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操作,“只要居民配合,我干什么都觉得高兴。”
在炎热的午后,有些人忙得闷出一身汗也不作声,在暴雨的天气,有些人鞋子被雨水泡湿了拿纸巾擦一擦便继续走。他们的辛勤工作,也被居民看在眼里,几乎每一户人家,都会对曾惠卿和她的组员们说一句:“辛苦了!加油!”这一句句的鼓励,让曾惠卿更有干劲,她坚信,“只要群众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
要把社区的防控工作做好 一个人是不行的 必须群策群力,众志成城 因此罗湖把力量下沉,组成“网格突击队” 守住联防联控第一线 我们再把目光转到 罗湖区桂园街道老围社区
这些天,罗湖区桂园街道老围社区党委书记许少琼和区直机关下沉的干部们守土有责,跟网格员一起,在花园、写字楼等地,推动 i 深圳的信息填报。有了 “网格突击队”的大力支援,工作正在迅速推进。
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 老围社区还注重如何 让深圳一直坚守的文明价值落地 让社区更有人文情怀
戴好“物理口罩” 也要记得“心理口罩”
19天
是老围社区书记许少琼带头组建的“孕妈守护群”,从1月26日起给从疫情发生地来深旅游的孕妈李女士每天送上爱心餐的时间。现今,这个爱心送餐服务还在继续。
110人
是许少琼近期组建的线上“心灵空间群”人数,该群为居民进行心理自助,让居民在戴上“物理”口罩防范身体健康风险的同时,也戴上“心理”口罩。
一起来看看发生在老围社区的 那些暖心故事 劝说门店支持围挡 不忘送上口罩
2月初,口罩最为紧缺的时候,许少琼约见门店店主、旅馆老板、城中村二房东,劝说他们同意老围南村的 6个出入口减为 2 个。涉及诸多利益,与会者担心很多,多个部门的人员介入,说得口干舌燥,说得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
许少琼把家人给她买的口罩拿出来,每人发了3个,然后继续劝说。她和小伙伴们从一位居住在独栋楼宇内的老党员开始劝起,让现场会议的气氛逐步好转。
可能只有她的家人、身边同事才知道,许少琼从年初三上班,近20天没有好好休息,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导致胃疼,上秤一秤,原本不到 100斤的身体清瘦了5斤。
“疫情发展太快,总有事情放不下,头脑不能放松,就睡不好、吃不好。”她说。 现今,围挡竖起来 成了红宝路上醒目的抗疫宣传墙 在老围社区 居民还能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 ▼▼ 两辆插着红旗的巡逻电动车,不间断地流动广播防疫小知识;听到“喇叭响起来”,在老围主要路口、居民小区、城中村、大型商场进出口等显著位置,都有放置宣传小喇叭,不间断播放防疫小知识。
在老围社区,100多“红袖章甩起来”,物业管理、环卫、党员志愿者、居民组长等多方人员联合,戴上了“防疫监督员”的大红袖章,行走在社区里,时刻监督、严防死守,做到宣传无漏洞,工作无死角。
隔离不隔爱 暖心汤圆送到家
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许少琼在布置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隔离不隔爱 ▼▼
许少琼带领老围社区各级党组织组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在疫情防控宣传、居民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疫情排查、隔离人员食宿安置、应急物资发放、社区消杀等方面冲在一线。
同时,她也把女性温情的目光投向了一些特殊人群,比如,从疫情发生地来深圳旅游的孕妈李女士一家。 和李女士一家的故事
李女士一家6个大人带着3个孩子,原本计划在深圳度过欢乐假期,24日抵达深圳后即每天只能呆在酒店房间。 许少琼随后组建了“孕妈爱护群”,带领社工、社康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协调酒店等一起,为他们生活提供方便,提供心灵关爱,酒店更是开辟了架空楼层方便孕妈透气,社区工作人员送去水果、坚果等食品还有消毒酒精等物品。
从1月26日起,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营养健康,孕妈李女士享受到了独特的爱心餐,由社区食堂精心制作,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准时送到酒店大堂。 元宵节那日,李女士一家老小更是品尝到了甜甜蜜蜜的汤圆。“他们一家都很健康,但天天呆在酒店,怎么说都没那么舒服,有时候我们就是一句问候,一些关怀就够了。” 许少琼说。
李女士一家感动连连,把爱心餐和汤圆晒朋友圈,大赞 “中国一家亲 ”。 “心灵空间”的故事
2月7日,社区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微信群,这个叫做“心灵空间”的微信群里,现今有了110名居民,原来在社区里教过非洲鼓、瑜伽、合唱的老师都被拉入群中,原来在社区美食节活跃的厨娘们也加入了群。
他们免费线上教学,让居民动起来,学打鼓,练瑜伽,做美食,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宅在家里的居民消除了恐慌和担忧,纷纷表示开心了很多。 可以说,在戴上“物理口罩”的同时 也带领居民们带上“心理口罩” 防范这场突如其来的心理危机 该群同时开展线上“战疫日记”活动 正为这个特殊时期做记录
“我们这里有各类金融单位、高档写字楼,也有花园小区、有城中村,1.5 万多人,宅在家里的是大多数,我们要让他们情绪有个出口,要让大家都过得充实快乐,心理关爱是必要的。”许少琼说,她叮嘱社工设立心理热线电话,由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
本帖最后由 小米粉 于 2020-2-16 11:0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