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美援朝老兵张泰英老人的爱党爱国情怀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1-4-29 16: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清水河街道党工委针对辖区居住老兵多的实际,整合多方资源,联合共建单位深圳报业集团、辖区各中小学校和小区党支部开展“致敬百年,我心向党”——老兵口述历史采写展示活动。由深圳报社集团记者带领辖区30名中小学生小记者,上门采访辖区30名抗美援朝老兵和基建工程兵老党员英模事迹,开展精神陪护关爱活动,帮助老兵收集旧事旧物旧照片,丰富老兵精神生活,留下难忘的红色记忆。截止目前,已完成20名老兵、老党员的事迹采访,相关报道也陆续刊发到相关媒体。街道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也将陆续专题刊发。本期刊发抗美援朝老兵张泰英老人的故事。
张泰英,原东北军区保卫部战士张泰英。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积极报名参军,12月被特招进入东北军区保卫部,在志愿军渡江指挥部从事保卫反特任务。1952年7月,因追查特务赶路受伤,右膝关节断裂,韧带撕裂。伤愈后因伤残不符合服役条件,复员至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退休。在部队荣获三等功一次、模范两次,1963年获评长春复转军人积极分子两次。
今年88岁的张泰英腿脚稍有不便,但思路清晰,对七八十年前的往事仍记忆犹新。让我们有点意外的是,关于那场战争与立下的三等功,老人没有说很多;对“为什么参军”“为什么要保卫新中国”,他却愿意从头说起,细细道来。苦难的工人子弟童年岁月,解放的伟大意义,保卫新中国的万丈豪情,建设国家的坚韧努力,老人用自己的经历勾勒出数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最终千言万语汇作一句“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
“我曾是一个‘亡国奴’”
“什么叫‘亡国奴’,你们可能不清楚,我是真的体验过。”回忆起童年岁月,张泰英着重强调了自己的“亡国奴”身份——在伪满洲国时期,中国人时刻都受到欺辱压迫,“比如大米是专供日本人的,中国人吃了就犯法,实际上当时中国人根本吃不到多少细粮,榛子面、豆粕这类用来喂牲口的东西才是口粮”。
虽然父亲是机械工人,早出晚归,日夜操劳,但仍旧养不活一家人。身为长子的张泰英一面要照顾多病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一面靠着勤奋努力读完了小学和初、高中。但在残酷的压迫下,整个家庭还是不免陷入了饥饿的威胁中。无奈之下,张泰英只能随母亲和弟弟妹妹一起逃荒到长白山里生存——父亲每月拼命干活挣钱,邮寄给他们买粗粮度日。
抗战胜利后,张泰英一家再度在沈阳团聚,但苦难依旧没有结束。国民党治理下的沈阳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腐败横行,身为工人的父亲常常拿不到工资,只能晚上去小工厂里兼职挣钱养家。最后张泰英不得不辍学,独自前往辽阳投靠外祖父生存。
随着辽沈战役隆隆炮声的停歇,整个东北迎来了解放。身处辽阳的张泰英那年刚刚15岁,因为念家心切,在铁路不通的情况下步行120里回家。他看到了解放后的沈阳,也迎来了自己家庭的“解放”。
“咱们的部队是穷人的部队,咱们的党是工农无产阶级的党。”回忆起解放的感受,张泰英的语气渐渐昂扬起来,“给每个工人发粮食,给我这个工人子弟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我因此才进了沈阳二中读书。共产党是大救星,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实。没有共产党,劳动者会受到残酷的剥削压迫,挨饿受冻。是共产党让我们穷苦人翻了身。新中国是无数烈士献出生命缔造的国家,有了他们的付出,才能有我们的好生活。”
“祖国有召唤,我就一定要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志愿军出兵朝鲜。鸭绿江边战火燃起,身在沈阳二中的张泰英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氛。但这一次,已经读高中的他没有恐惧,没有逃避,而是积极报名参军。“新中国建立后,我们这些学生都非常振奋。志愿军入朝参战后,我们学校很多人都申请参军参战,保家卫国,我也是其中一员。”不久之后,他就被特招入伍,到东北军区保卫部学习,半年后被派往渡江部队指挥部从事保卫反特工作。
保卫反特工作,是指反特务、反间谍。张泰英回忆,当时前线战争激烈,大量物资需要运往朝鲜,大批伤员需要回国,鸭绿江两边人员来往很多,情况复杂,他们需要提起精神严格审查,确保国家安全。“全国刚解放,潜伏在东北的国民党特务为数不少,同时他们还从朝鲜方向派人渗透进来,破坏我们的军事后勤工作,给敌人的轰炸机指示目标,制造各种爆炸事件,‘无形战线’的斗争非常激烈。”
这项工作不仅繁忙,还有危险。1952年7月,张泰英接到命令,需要紧急赶到某地。他和同事立刻出发,夜里走山路,一不留神踩空摔倒,右膝关节断裂,当场出血不止。现场包扎后,又发现了内出血。
“当时医生都准备截肢手术了,让我非常紧张,幸好后来选择了其他治疗方法。”采访中,张泰英还挽起裤腿给我们看他的右膝。“你们看看,我这个膝盖不正常,有一块骨头滑走了,位置和你们的不一样。”
伤情严重,张泰英先在东北后在浙江进行治疗康复,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治疗过程中还被确诊了肺结核,当时没有特效药,只能长期养病治疗。
伤治好了,组织部门考核他在部队的表现,授予他三等功。腿留下了残疾,不合适在部队工作了,张泰英服从组织安排,复员转业继续上学,1955年考入了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你们这一代太幸福了”
“为什么要考汽车拖拉机学院呢?因为根据苏联的经验,拖拉机厂在战时是可以转产坦克的。经历过那么多战争,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选了机械制造专业。”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正在展开一五二五建设,整个国家工业建设刚刚起步,张泰英的选择无疑契合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毕业以后,他留校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奋斗在机械自动化和遥控领域。
“当时办学条件不好,老师缺,资料缺,我们就拼命自学,一边招老师一边搞实验设备,边学边建,最终把这些专业建设起来了。”说起当时的办学情景,张泰英觉得很自豪。出生在旧时代,父亲是机械工人,自己几十年从事机械制造研究和教育,有着浓重工业情结的张泰英始终心系国家的工业建设。“解放前,我们把火柴叫‘洋火’,把铁钉叫‘洋钉’,就连这样的小东西,我们都造不了,造不好。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国家,桥多路多大楼多,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很多东西都是世界第一。”
“为什么要爱国?80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必须爱这个国家。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谈到当代中国的发展,老人兴奋地谈了很多见闻后,看着我们的两个小记者,突然感慨起来:“你们这一代太幸福了,我一想都觉得‘嫉妒’——我小时候怎么那么苦呢?”
“我老了,没有力量了,国家的未来要靠你们这一代人了,要一代人更比一代人强,把国家建设得更好!”临别前,张泰英如是嘱托小记者们。

( H2 L/ Q+ p" q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