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9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基建工程兵邹洪涛的故事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1-4-29 16: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邹洪涛,中共党员,1952年1月出生于陕西咸阳。1979年12月24日,邹洪涛跟随部队从鞍山出发,经过四天四夜到达深圳。作为架工,他参与市委大楼、友谊商店、电子大厦、红岭大厦等建筑的建设。在架工的岗位上,邹洪涛做了10年,后来才调任第一工程处办公室主任,直到退休。在这10年的工作中,他绑过外架,安装、拆卸过大型塔吊,曾被评为安全先进生产员,也因为提出红岭大厦的外架垂直方案而被记了三等功。作为获得全国艺术摄影大赛“金奖”(深圳市首枚金奖)照片《升》的主人公,记录下了深圳经济特区初期建设“三天一层楼”的奇迹。当年这位在高大建筑群中“顶天立地”的小伙也被载入我国摄影史。
初来深圳,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在邹洪涛的记忆里,1980年刚建市的深圳,一片荒芜,蚊虫肆虐,很多地方都是荒滩。路通、电通、水通是施工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但是当时都达不到。没有水,吃饭和睡觉也是很大的问题。有时候下个面条吃,都没有烧火的东西,只能烧随车拉来的铺铁路的废弃枕木。关键是这些枕木都是用“臭釉”煮过的,本身很黑很丑,燃烧的时候,枕木飘散出来的黑灰都能把面条染成黑色,不吃也得吃。因为取水不便,口渴的基建兵们只能趴在地上喝小水塘围起来的水。
1980年的7月动工的深圳市委大楼是当年的一座大型建筑。邹洪涛作为参建的基建工程兵一支队所属的一团的架工,当时也比较犯难。“盖大楼要先搭架子,一层一层地往上搭。但是当时来深圳时,随车带来的工具只有小型挖土机、搅拌机,手推的斗车等,架工需要的大型装备都没有带,而且盖市委大楼用的都是5寸粗的钢管,7米多长,每根都有36公斤。”邹洪涛回忆说,没有大型机械协助,只能人力,所以最开始就是年轻的基建兵们一根一根往上拔,与上面的钢管对接;之后大家动手做了个简易的装备,稍微省点力气,但是一样很辛苦。
邹洪涛记得,战士们穿着军用胶鞋,站在上面支钢模板,绑钢筋,深圳的太阳又大,白天下来,连晒带烤,战士们的胸脯、胳膊都被晒得脱皮。别说建筑工地的噪音了,深圳作为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施工,不习惯噪音也得习惯。战士们当时穿着水鞋,经常磨破脚,但是有时候还不能不跑起来。1983年的9月15日部队集体转业当晚,深圳刮起了台风。在竹棚里睡觉的邹洪涛和战友们的房顶都一起被掀翻了,大家一个个被淋得全身湿。这样的经历,在当时一点都不稀奇。
转业之后,邹洪涛负责全营的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还兼任塔吊电梯维修组的组长。最忙的时候,一个人管6个工地。在这10年的工作中,他绑过外架,安装、拆卸过大型塔吊,1981年曾被基建工程兵部授予先进安全生产工作者奖励,也在1982年因提出红岭大厦的外架垂直方案而被记了三等功。“在10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当中,我是很顺利的,没有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对于这一点,如今邹洪涛说起来还是很骄傲。
服役10多年,最难忘在深圳青春燃烧的岁月
作为第一批来深圳的基建老兵,也是开发经济特区的首批500人加强连中的一员,1979年年仅27岁的咸阳小伙邹洪涛,已经在鞍山当了7年兵。入伍之前,他一心要保家卫国,上阵杀敌,没想到入伍的第二年春天他就被作为基建工程兵派驻鞍山。作为鞍山钢铁厂的一员,他见证了大炼钢铁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6年8月1日成立的基本建设工程兵,到1982年8月成立16年后,中央军委,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撤销基建工程兵的决定》,要求部队按照系统对口转业。所以,拍摄照片《升》后,基建兵邹洪涛已对口转业,调任深圳第一工程处任办公室主任,直至2007年退休。目前居住在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住宅区的红岗西村,不少当年的老战友也住在这个小区,爱好广泛的邹洪涛,退休生活过得也很丰富。
1975年7月8日入党,至今已有46年党龄的邹洪涛虽然退休这么多年,离开部队这么多年,还是很怀念当年在部队的生活,“艰苦是真艰苦,但是大家都一样,艰苦也习惯了。”所以他经常怀念部队生活时,大家都是年轻人,纪律性强,自我要求严格。长期的军营生活,也磨砺了他的性格,“我就喜欢紧紧张张的生活,不喜欢疲疲沓沓的生活。”
邹洪涛的经历也是深圳城市发展记忆的一部分。1999年经济特区创建二十周年,作为《升》的主人公,邹洪涛受邀赴首都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节目录制;2019年春晚,他再次受邀参予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向深圳人民拜年,向全国人民拜年。在家里,当时的演员证他还一直保存着。
* R% {/ E8 H! k9 s  W, G5 u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