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4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刷爆!这些只有“老深圳”才见过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2-8-26 19: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先让我们来玩儿个猜谜游戏

TA

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

进出深圳特区的"门票"

没有它,根本无法进入深圳

当年的“打工人”几乎人人都有

如今虽成为了泛黄的历史

但记忆却永不褪色

TA

是深圳的地标之一

见证了深圳的迅速崛起

提到深圳速度

大家最先想到的总是它

TA

见证了第一代深圳“打工妹”的诞生

经历了“三来一补”企业的辉煌与落寞

如今虽已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

但地位,难以动摇

上面的谜语

你猜对了多少?

或许

你不太了解过去的那些点滴

但是

你一定看到过TA的美丽

听说过TA的故事

还有那些激动与感动

一直收藏在心底

哪怕过了42年

依然闪着光

8月26日

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2周岁生日

42年前的8月26日

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设立

由此拉开了一座城市奇迹式发展的序幕

时光如梭

这42年间深圳有什么变化?

1982年,25岁的谢国良作为最早一批基建工程兵从湖北荆门南下来到深圳,参与经济特区建设。他所在一千多人队伍驻地就在现市妇幼保健院的位置,是一片荒无人烟的野地,居住的木屋用竹叶编织成墙,工友们笑称是住在“竹园宾馆”。

谢国良回忆,现在从上海宾馆到竹子林一线在当时大都是水田、鱼塘和低矮的房舍,市内仅有两条总长不到18公里的水泥路:人民路和解放路。特区成立之初,急需建筑工人参与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1983年9月,包括谢国良在内的2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十万建设者一道,成为了开发特区最早的“拓荒牛”。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开出一条条马路,筑起一栋栋高楼,也创造了国贸大厦三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谢国良则先后参加了南头直升机场建设及福田区景田片区的开发,后来又参与物业管理工作至2010年退休,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短短四十余年间,深圳实现了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3.07万亿元,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下

深圳以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

率先接触到了更多外界的文化与观念

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

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元素

在流动和碰撞中,深圳独有的特区文化孕育而出,这种兼容并包、务实致用的文化特质,成为新老深圳人共同的骄傲。

早在特区建立之初,深圳市政府就着手规划建设深圳大剧院、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深圳大学等文化设施。它们不仅承载了许多老深圳人的儿时回忆,也展示了深圳超前的文化发展意识和理念,奠定了深圳文化的气质与底蕴。

而今,“新十大文化设施”建设正加速推进,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文化品牌不断创新,为市民提供着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产品。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深圳逐步培育起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多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2021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2500亿元,居全国第三。

过去,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一度曾被贴上“文化沙漠”的标签。如今,深圳已然冲破刻板印象,实现了向“文化绿洲”的华丽转身。

1980年,深圳首先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打破了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炒鱿鱼”一词开始走向全国。

毛织、服装、电子、玩具等“三来一补”工厂的集聚,不仅带来了“第一桶金”,成为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支柱,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吸引大批怀揣梦想的劳务工来深打拼。

90年代,反映广东地区外来务工者生活的电视剧《外来妹》一经播出,就在全国引起轰动,也使得“打工仔”、“打工妹”这些带有强烈粤语色彩的称谓流行全国。

随着深圳产业的发展,用工需求和制度迎来转变。1997年1月,“深圳人才大市场”正式投入使用,促进了全国人才交流和各地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17年1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正式实施,深圳也于当天迎来了首个法定人才日,以此表达对各领域建设者的热忱欢迎。

如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深圳依然是人们择业、就业的首选城市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来到这片热土,实现了梦想和追求。

深圳

因改革而兴,以创新为魂

发行新中国第一只股票、

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

......

一个又一个“第一”

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

1987年2月,深圳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鼓励技术入股、兴办民营科技企业,由此催生了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

这项规定催生了深圳第一批草根创业潮,华为、中兴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均创立于这一产业背景,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体制机制的基础。如今,深圳总结形成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

1988年3月,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建立,其所在的华强北商业街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电子第一街”。十年后的互联网浪潮中,以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应势而起,成为深圳的一张张亮丽名片。硬件+软件的强势布局,深圳拥抱了那个时代的发展。

如果说过去,华强北产出的各式手机是深圳制造的一个代表.现如今,一大批高端消费电子产品正成为中国智造的代名词,从深圳走向世界。

从全局的视角来看,深圳系统提出了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规划,以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等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即将崛起,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曾经

那些拓荒的人

身上沾满了泥和灰

手掌里是一道道伤痕和老茧

曾经

那些参与深圳早期建设的人

白天顶着巨大的压力

到晚上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还有百万劳工下深圳的大潮

为了内心的澎湃

无数青年不远千里到深圳求职

……

回望那些艰辛与曲折

那些最初的梦想

和为追逐梦想付出的泪水和汗水

他们无悔,我们感激

如今

有1700多万人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

平均人口年龄只有30出头

真的很年轻

年轻的人选择在这里奋斗

清晨地铁里匆忙的步伐

晚上办公楼里灭掉的最后一盏灯

以及消耗到电量变红的笔记本电脑

……

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日常

有时难免觉得累得受不了

又困又委屈

然而咬咬牙

他们会告诉自己:

为了梦想,值得!

有人说它是奇迹

有人说它是青春

还有人说

它是最美好的欢笑和最感怀的泪水

这,就是深圳!

1997.47平方公里

从梧桐烟云到流光溢彩

它有很多面孔

也有不同的美丽

42年

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都市

它有奔跑的速度

也有承受迎风的阻力

深圳,生日快乐

最后

希望在深圳的我们永远怀揣美好

因为,你我都生活在此处

来源 | 深圳大件事(nandusz)、N视频报道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