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7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如何面对极端生态灾害

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3-9-3 09: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23年7月2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当月全球气温已创下最高纪录。他戏谑地表示:“这仅仅是个开始,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一种环境灾害警示,“全球变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正式提出了,但它自诞生之初就面临着种种质疑。不愿肩负环境责任的发达国家和企业不断攻击着“全球变暖”的概念,以期自己能够延续任性的排放政策。地球曾多次经历的冷暖周期也被有心人利用,他们将当前的变暖周期形容作地球冷暖更替的自然循环,否认人类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故而,身陷舆论战的“全球变暖”已经不够吸引眼球,“全球沸腾”才能让麻木的新闻界为之一震。

但是撇开舆论的干扰,真实情况又如何呢?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中告诉我们,在正统的科学圈里,对于全球变暖这一基本事实判断,想要找到什么反面证据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她为我们介绍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历史与科学研究教授纳奥米·奥勒斯克斯的调研。纳奥米搜集了于1993年至2000年发表在全世界各家权威学术期刊上的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900多篇文章,其中约有75%的文章明确表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负有责任,而剩下约25%的文章主要涉及气候史和方法论,并未就此问题表明立场。总之没有任何一篇严谨的学术文章认为人类可以免责!

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民间观点质疑全球变暖呢?科尔伯特为我们列举了美国政府的做法。2001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为这项由联合国发起,旨在协调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蒙上了阴影。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对此给出的理由完全是一种诡辩术:“科学知识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未完成状态。”而在这一决定背后,更有美孚、壳牌等石油公司和通用、福特等汽车公司花费了上千万美元推动反《京都议定书》的宣传活动。然而科学观点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来帮助它走入千家万户,它只能凭借自身的客观、公正在舆论场上艰苦跋涉。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如何让自己更为切身地感受全球变暖,以及它可能造成的生态灾害呢?科尔伯特表示,全球气温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也确实在年年冲向新高,但四季的更替会弱化我们对气温稳步攀升的感知,在寒冷季节减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切。此外,反映在气温变化上的全球变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剧烈,但它的危害却是极为巨大的。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我们维持当前的碳排放量,全球平均气温会在21世纪末升高4摄氏度。但是它足以对南极冰川造成巨大的影响,并有可能彻底颠覆地球的生态系统。

科尔伯特建议我们跟随她的脚步,前往那些证据更为确凿的地方来感受全球变暖。在阿拉斯加的希什马廖夫村,永冻土的溶解已经改变了土壤的结构,让这个因纽特村落变得不适宜居住。在英国,原本分布于英格兰地区的白钩蛱蝶已经随着气候的变暖而扩散到苏格兰高地了。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冰川每年都以肉眼可见的幅度后撤。在荷兰,人们已经开始建造可以漂浮于水面上的房子,来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全球所有地区的海洋的酸碱值都在发生变化,它们正在吸收空气中越来越富集的温室气体。科尔伯特告诉我们,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的约90%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海洋,全球变暖的灾祸早已降临到我们身上。但是海洋酸化也会带来它自身的生态灾害,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个角落能躲避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是一个没有国界的问题,但我们的世界存在国界。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更多像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这样的科普作者,来警醒世人关于全球变暖的灾难,来敦促我们放下对于利益的短视需求,共同维护全人类的生存环境。

来源:深圳特区报
1 U4 k' _2 U! ~5 D$ L+ T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