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1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城“共读”“共展”“共演”成常态

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4-4-21 21: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4·23世界读书日暨首个“香港全民阅读日”来临之际,4月20日,“香港悦读周”暨“2024香港悦读+”活动在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开幕,在这个香港举办的文化盛事上,充满着浓浓的深圳元素。

焦点展览中,设有“共读双城:深圳专区”,展出深圳出品的亲子类、科普类、城市宣传类图书,以及第24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吸引了众多香港读者流连其中。开幕式后举行的深圳作家杨黎光的新书《奔腾的深圳河》首发仪式,深港作家与文学爱好者在现场进行了热烈交流与互动。

这是深圳读书月去年举行的“深港共读”活动的延续,也是落实深港“共读双城”共识的重要举措。

深圳与香港,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脉相通。近年来,随着双城生活便利指数的大幅提升,两地居民在文化上的交流亦越发密切。共读、共展、共演……深圳人到香港逛书展,香港人到深圳书城买买买,深圳人到香港看展览,香港人来深圳看演出——一场文化上的双向奔赴、精神上的同频共振正在日常生活中发生。

共读:“爱阅之人”乐了!“赏心阅事”更上层楼

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后,深圳策划推出的系列读书活动也包含不少香港元素。

其中,“深港青少年研学计划”邀请香港青少年乘坐“爱阅号”移动书吧,走读深圳开展研学活动;两地文化名家为读者推荐各领域优秀图书,形成深港“共读双城”推荐书单;4月23日当天,粤港澳桂琼五地将联合开展“共读半小时”活动,在香港、澳门、深圳等7个城市设置共读主会场,邀请市民共享阅读之乐。

如果说,深港互融双向奔赴正成为畅享湾区生活的新潮流,那么,溯源这份潮流,要从阅读开始。

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在推动深港文化交流方面积极先行。2020年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举办了首届“深港共读,双城同感”活动,从此,开启两地文化交流新格局。

2022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时,深圳读书月又推出了“当奇迹之城遇上东方之珠”深圳·香港的文化对视系列活动。去年,以香港首次设立“全民阅读日”为契机,深圳创新推出“共读双城”深港系列阅读交流活动,随着多层次、多维度阅读活动的开展,深港文化丰富形象及双城交融共进的图景在人们面前尽情绽放。

去年11月6日,霍启刚在香港《文汇报》上发表题为《共建书香湾区,搭建文化桥梁》的专栏文章,分享他参加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仪式和参观深圳图书馆、体验自助图书馆的感受与思考,点赞深圳读书月“推广阅读的工作非常全面”,提出深港“共读双城”共识的发布“在推动双城互动、共建书香湾区有巨大发展空间”。

如今,无论是周末、公众节假日还是寒暑假,深圳书城、书吧、深圳图书馆、自习室里低头翻书、静心阅读的身影中,多了许多香港读者的身影。与此同时,赴香港“淘书”的深圳人亦是不少。作为“亚洲最大型的书展之一”,每年的香港书展都吸引大批深圳人前去购书,还有香港的“二楼书店”,深圳的“爱阅之人”如数家珍。在这些地方,“深港共读”成为阅读的和声,文化的交融。

共展:“博物迷”笑了!深圳香港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2022年6月2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同年7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从此起,深圳人又多了一个观展、学习、溜娃的好去处。

深圳市民、科技工作者张先生告诉记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是香港人的文化福祉,也是深圳人的文化福祉。“从福田到西九龙文化区,高铁直达,不到1小时就到了。这么近的距离、这么短的时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可不就是深圳人的精神后花园吗?”据悉,从事科技工作的张先生也是一位历史爱好者。他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他经常来此观展,常看常新。“香港故宫的展览不仅展品质量高、琳琅满目,更重要的是展览、展示手段科技含量十足,互动新鲜、有趣。”张先生说,“假期我也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看展,一待就是一整天,特别充实。”

不仅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西九龙文化区的M+博物馆同样令深圳人心驰神往。M+博物馆定位于亚洲首家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重要藏品涵盖设计、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等范畴,还包括不少香港元素。2021年11月12日开放后,举办过多场重磅展览、演出等。

“2023年,我曾经去M+参观过《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特展。”深圳大学学生小高说,“我记得那个展览特别轰动,有点网红展的味道了,我们身边好多同学都去了。”M+博物馆观照潮流、观照当下,对深圳的年轻人尤其有吸引力。今年4月12日,M+还举办了“M+夜不同——黑白Disco之夜”, 在博物馆里蹦迪,一起摇摆,吸引大量深港青年参与。

你来我往。不仅深圳人爱去西九龙文化区,香港人也将深圳的博物馆、美术馆视作宝藏。深圳博物馆“明星志愿者”张婕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香港观众就“特别多”。

“我们提供的志愿讲解服务都忙不过来。香港观众不仅喜欢古代艺术展,他们尤其对深圳历史、深圳改革开放史感兴趣。”张婕说,“深圳香港同根同源,深圳历史与香港历史同气连枝。实际上,关于深圳历史的展览中,也穿插了大量香港的内容。”

深圳博物馆志愿者、高中生陈张子尧分享了他接待香港观众的难忘经历。“那天,我接待观众都是大哥哥、大姐姐,我给他们讲深圳民俗,讲解中我准备了一些问题互动,他们竟然都答上来了,这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平常都是我自问自答。讲解结束之后,我才知道大哥哥大姐姐来自香港大学。”

共演:“戏剧迷”爽了!跨城观演选择多 携手共创有看头

2024年开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奔赴香江开启香港首演,1月4日至7日在香港演艺学院连演5场,场场爆满、人气爆棚。

在这4天的演出时间里,几乎每场演出都有香港名人、名流前来观演。著名歌手、演员叶倩文看完《咏春》非常激动,她说:“看《咏春》时能感受到演员们的精神、体力和爱心。这样困难的表演,每天都要演,没有爱肯定坚持不下去,没有100分的精神也都演不下去。我对他们非常佩服和尊重,表演很专业,很有福气看到这样的表演。” 叶倩文称自己已经成功“入坑”《咏春》,秒变“迷妹”的她希望能再多看几次。被“圈粉”的不仅是叶倩文,还有叶童、黄百鸣、吕良伟等等,无论是创意还是表演,他们都由衷地为《咏春》点赞。

香港普通市民对《咏春》也显示出极大热情。1月7日,《咏春》在香港的最后一场演出,坐在第一排的香港小童kiki看得激动万分。谢幕时,小朋友忍不住起身站立,手舞足蹈,大声叫好。舞剧《咏春》开年即在香港掀起热潮,香港舆论认为,这是一次深港文化、情感交流“双向奔赴”的成功范例。

《咏春》2024香港“开门红”也打开了深港双城观演的“新视野”。香港观众意识到,既然深圳有如此优秀的舞台作品,那为什么不到深圳的剧院、戏院去看看呢?

深圳保利剧院的工作人员刘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剧院的客人中香港人的占比明显提升。据悉,4月深圳保利剧院上演了昆曲《牡丹亭》,法语音乐剧《唐璜》等重磅项目。4月19日,《唐璜》在深首演日,记者就发现观众席里有不少香港人。“深圳的剧院演出节目很丰富,价格也很合适。”香港人李女士说,“我们在海岸城吃过晚饭就步行到保利剧院看戏,一个完美的周末。”香港人张先生则表示,深圳与香港的演出“互为补充”,“两地的戏迷、演出爱好者有福了。”

深圳人到香港“看演出”的历史则更加“悠久”。红磡香港体育馆是不少深圳文艺青年心中的地标。80后深圳市民冯女士是张学友的歌迷。2024年1月,她终于抢到了演唱会的门票,赴红磡观演,心满意足。“我们这一代受港风影响强烈。刘德华、张学友在香港开唱,我都会去抢票。深圳去红磡也非常方便。双城文艺生活,跨城追星,我内地的朋友都很羡慕我呢。”

记者了解到,深港之间的“文艺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跨城观演”上,未来,深港文艺界还将开启“共创”模式,携手创作文艺精品。据悉,香港将在2024年10月担任第四届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主办城市。届时,舞剧《咏春》再赴香港演出。与此同时,香港与深圳将联合制作《咏春》香港特别版。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刘莎莎 焦子宇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