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经济大市表现如何?深圳交出了一份硬核的“成绩单”—— 经统计,2024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8万亿元、增长5.8%,增速跑赢全国(5.0%)广东(3.5%),顺利完成年初定下的增长5.5%目标。 3.68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深圳一个城市的经济体量超过了广西、云南等全国一大半的省份。 2024年,深圳共拿下4个“万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来自深圳市工信局预计)、进出口总额4.50万亿元、社消零总额1.06万亿元、固投规模超1.01万亿元。 拿下3座“第一城”——工业第一城、外贸第一城、中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一个个“向上”的数据,彰显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力。 工业王牌进阶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加冕“工业第一城” 1月8日,一个身高170厘米,迈着轻盈自如步伐,在深圳街头行走的人形机器人视频引爆了海内外各大社交媒体平台。 ![]()
连日来,在深圳街头行走的人形机器人视频引发关注。(众擎机器人公司供图) 英伟达高级AI研究科学家Jim Fan看到视频也倍感惊讶:“这是真的吗?真不是Sora生成的吗?” 这个富于科幻性的场景,正是当下深圳高端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深圳市工信局预计,2024年深圳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蝉联全国“双第一”。 横向来看,深圳、上海、苏州三个“制造大城”,一直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不同的维度上不断攀峰。 而随着各省市经济数据陆续公开,“工业第一城”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全国首个5万亿工业大市或将诞生。 而深圳2024年前11月规上总产值就已经达到4.75万亿,超过上海同期数据(3.55万亿元),超过苏州全年数据(4.69万亿元),有望提前卫冕“工业第一城”。 在全国竞逐“工业第一城”的大势下,深圳稳坐王座的秘诀是什么? 一是最具优势的电子信息行业依旧保持支柱地位。 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成为格外亮眼的城市名片。 二是聪明的深圳,还在加快迸发新质动能,抢占下一个战新产业赛道的主动权。 深圳市工信局预计,202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近45%。 谁是2024年的中国汽车第一城?当很多人还将目光锁定老牌汽车城的角逐时,深圳已在新能源赛道“弯道超车”。 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93.53万辆,与重庆拉开约40万辆的差距,问鼎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
比亚迪汽车港口等待上船出海。 《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 也就是说,深圳已经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汽车制造业让深圳成为“后来居上”的超级汽车城,与其他优势产业共同撑起了深圳的“产业脊梁”。 谁是2024年的低空第一城?深圳持续成为中国低空经济领跑者。 实施全国首部低空领域专项法规、全面建设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深圳“天空之城”全面铺开,飞出“新高度”。 企业数量方面,《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公布的低空经济企业资源集聚TOP50城市中,深圳低空经济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外贸总量升级 进出口首次突破4万亿元,重返“外贸第一城” 新年伊始,中国通往世界的海上贸易网络忙碌起来,在深圳盐田港,一艘全球最大体量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正准备起航,这艘货轮满载了来自中国的电子消费品和日用品,将驶向英国。 盐田港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其繁忙的景象是深圳外贸领跑的一个缩影,也是深圳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见证。 ![]()
外贸,无疑是去年深圳经济的亮色—— 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时隔9年后重返内地“外贸第一城”,出口实现内地城市“32连冠”。 同比增长16.4%,增速分别较全国、全省快11.4个、6.6个百分点,对全国、全省外贸发展实现质升量稳发挥了“挑大梁”作用。 从产品结构看,深圳的产业优势持续在外贸领域释放动能。 2024年,深圳市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进出口增长16.1%,对整体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1.9%。其中,家电、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电脑及其零部件、平板显示模组等出口均列全国首位。 生物医疗、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相关产品出口快速增长12.7%,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的比重超一成。 从市场结构看,深圳积极调整外贸结构,东盟、中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指出,随着欧盟经济发展放缓,关税和贸易壁垒增加,东盟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市场,而深圳外贸的第一大市场正是东盟。深圳也已经针对性地调整市场结构,因此可以说是市场调整引领深圳成为外贸“第一城”。 作为一家20年消防安防报警器的专业制造商,海曼科技拥有248项专利,据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张瑶介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们针对非洲用户需求设计了相应的智能烟雾报警器、一氧化碳警报器等产品,深受非洲客户的喜欢。2024年,我们对非洲出口近5.7亿元,销售额呈指数级增长。” 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是拉动增长的主力军。 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合计进出口增长24.2%,快于深圳市整体7.8个百分点,占同期深圳进出口总值的70.1%。 王振认为,深圳依托科技产业创新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龙头企业与自主品牌,在拓展新兴市场时,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这也体现了深圳在全球供应网络体系的枢纽节点地位不断提升。 城市活力激发 社消零连续超万亿元,多项客流数据刷新纪录 2024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06万亿元,连续第2年超过1万亿。 去年,消费市场呈现新气象,线上线下消费数据持续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城市。 国际化的深圳,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内地的“首选站”。 据统计,2024年深圳出入境人员达2.4亿人次,同比增长45.6%,证明了深圳作为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的魅力。 全年累计迎送外国人达554万人次,同比增长89.3%,其中入境276万人次,首次超过广州、北京,跃居全国城市第二。深圳全年接待游客数量1.85亿人次,增长10.8%;旅游收入2650亿元,增长11.3%。 ![]()
天空之上,一条条航线架起深圳与国内外各城市的空中之桥。 过去一年,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万大关,达6147.6万人次,深圳成为我国内地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拥有“6000万级机场”的城市。 崇山之间,以亿计的人流量通过铁路抵达或离开深圳。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铁路旅客到发量1.86亿人次,增长12.0%。 线下客流量火热回升的同时,网上零售也保持较快增长—— 2024年,深圳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1.2%。 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让智慧零售、即时零售、直播和跨境电商发展迅速,以罗湖水贝珠宝产业带、龙华大浪时尚产业园为代表的直播电商基地多点开花。 ![]()
以旧换新更是成为深圳消费市场的热词。 2024年,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分别增长44.4%、27.3%、26.8%、12.0%。 全市持续完善和丰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体系,通过以旧换新,惠及消费者超500万人次,带动商品销售约550万台,拉动消费超420亿元。 以万亿为新起点,深圳的消费神话将演绎出更加精彩的篇章,也将让整个城市的经济结构更加协调均衡,让深圳更具韧性和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