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3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绘制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施工图”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5-1-30 13: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强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探索和完善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路径,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课程综合化和实践化改革为导向,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指导学校开发基于在地化资源的校本劳动周实践课程,以真实世界为课堂,将劳动课程国家“蓝图”转化为“一区一计”“一校一案”的劳动课程“施工图”。深圳各学校积极行动,创设生动鲜活的劳动实践,使劳动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为了进一步深化深圳以学校在地化资源为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劳动周课程一体化建设,总结推广经验与成果,2024年广东省劳动学科教研基地(深圳)劳动周课程一体化实施成果展示暨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劳动实践课程成果展示活动,日前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香蜜校区举行。活动特邀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国家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郝天聪担任指导专家,来自全市中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劳动科组长、劳动教师和深圳各区劳动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1

“扎扎实实‘真做’劳动教育”

深圳学校劳动周课程“各显神通”

会上,深圳1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依次分享了开展劳动周课程的经验和特色做法。深圳小学打破校园、家园、基地3个场所的边界,贯通实施劳动周课程;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学生在劳动周兴致勃勃做腊肉、开市集、制作筷子等;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以数智赋能的劳动项目“我为校猫做个窝”让学生着迷;坪山区马峦小学的职业体验和“模拟学术报告厅”令人眼前一亮……

其中,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碧海校区的“乐享劳动度寒假,巡味新春过大年”主题劳动周已成为品牌。学校将项目式学习理念融入劳动实践,每逢年节都会组织学生到社区党群活动中心、超市银行、文化地标等场所写春联、刻年画、做年菜、演皮影……从一年级的立春习俗研究,到六年级的年画推广,每个年级的学生都会以别具一格的形式展示独特的内容。该校副校长赖伟申介绍,学校近两年持续举办主题劳动周,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丰富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了劳动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认知南药文化、种植药材、制作药包、设计药园……这可不是某所医科大学的选修课,而是罗湖实验学校“南药飘香”主题劳动周活动。该校党总支书记黄文源表示,在广东地区,南药与生活紧密相连,凉茶、药膳等都离不开它,值得学生深度探究。学校依托校内南药种植园,逐步形成南药校本劳动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把市集开到校园里,举办劳动成果拍卖会……宝安区航瑞中学将学科知识、地域文化、新技术实践融合起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变成生动的劳动课堂。该校以岭南文化为主题,以劳动集市为载体,以“航瑞币”为评价支撑,开展了4期特色劳动周,取得了“以劳育人”的扎实成效。“学生通过劳动周了解广东特色饮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具体结构,学做结合,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该校专职副书记邹芳表示,劳动周实践让学生感悟到劳动的艰辛和愉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精彩的自我。

郝天聪引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度赞誉深圳学校劳动周课程勇于探索、特色鲜明,是扎扎实实“真做”劳动教育的典型。他结合案例逐一点评,强调劳动周课程要凸显主体性、序列性,并以做“特”、做“深”、做“亮”寄语深圳劳动教育越办越好。

2

加强顶层设计 开展强师培训

推动深圳劳动课程改革走深走实

“劳动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动实践学习过程,是对一周一节劳动课的拓展和补充。开发以学校在地化资源为基础的劳动周课程,能够提供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促进多学科深度有机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机会和路径。”深圳市教科院劳动教研员韩青表示。

目前,在深圳市教科院的指导下,深圳各校通过整合家校社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性学习为主导的跨学科融合劳动周课程。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制造业工厂、农场田间和科创产业车间,在真实的劳动世界里用脑想、动手做、用笔写,在持续的探究、设计、制作、淬炼、展示等劳动实践中,提升筹划设计、动手操作、问题解决、创造性劳动等各方面能力,个性化发展需求得以满足,为未来全面发展,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劳动周实践课程方向已定,关于走深走实,深圳市教科院研训结合,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新课标课堂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劳动学科),从理论维度回答了劳动教育“素养导向”和“实践取向”教学落地的方向问题,推动劳动教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结合一线教师专职不足、兼职为主的现状,以“在职培养”理念开展强师培训。市教科院首先以课标解读、理论培训帮助劳动教师进一步厘清认识,接着变革培训内容和方式,建构“依托劳动任务群的劳动项目实景式体验”培训模式,让教师亲历真实的劳动情境,如在科技劳动基地开展港珠澳大桥模型搭建、新能源电动车生产组装、人工智能机器人生产、光伏发电站建设、木工创意制作等课程,在农业基地开展种植、收获、加工等课程,在面包房开展烹饪烘焙等课程。通过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链接实践与具体指导,教师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育人功能和实践性特点,明确了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全面提高了课程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家校合作管理能力。2022年4月至今,市教科院先后举办30余场市级培训,46000余名教师参训,为“三位一体”劳动课程的全面实施与持续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探索与家庭、社区合作开展劳动周,构建劳动教育“家庭—学校—社区”系统合作机制,促进了社会各方力量的有机整合,打造了更为全面、多元的“三位一体”劳动教育新生态。

深圳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教科院将持续加强研训结合、项目培育、教学观摩研讨等,推动深圳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持续先行示范、走强走深。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