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8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圳各区即刻启程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5-2-6 20: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福田

“四新齐发”!新春第一会 打出实干“组合拳”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2月5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的早晨,福田区“一榜三令”高效执行机制暨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福保街道万乘储运大厦举行。活动现场,新政策、新服务、新场景、新项目“四新齐发”,发布了2025年“一榜三令”高效执行机制首批58项榜单任务,集中推出了4项首发政策、3项首推保障服务和3项首推标杆场景,与8家企业机构签约落地项目,并现场宣布新建设项目开工。

活动现场集中推出了2025年度首批榜单任务58项,其中A类下达型任务43项、B类申报型任务15项,分为“战略必争”“攻城必拔”“底线必保”三个类别。会上,榜单任务揭榜挂帅代表发言表态、立下军令状,展现攻坚落实、使命必达的决心。

福田区春节前就紧抓榜单首发活动契机,派团赴各地“拉清单”“走出去”招商引资,针对企业合作意向建立专人对接、专班服务机制,从落户支持、人才政策、场景落地等方面形成一揽子方案,招引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落户福田。

这次“新春第一会”现场,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福田区与华熙集团、纳欣科技、信银国际(中国)、德高集团、韶音科技、南粤银行深圳分行等8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金融、户外广告、智慧零售、智能终端等领域落地一批代表性优质项目,以项目为牵引为福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年伊始,福田区四套班子就挂点包干,深入重大项目一线现场推进新一轮项目建设。这次大会进一步梳理推出70个首批开工、新春复工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包括,华润九星智能健康综合体、电子产业链数字化总部等16个产业项目;上沙、车公庙泰然、福田市场大厦等11个更新项目;穗莞深城际前皇段、轨道交通22号线一期、香蜜湖水库一期等10个公共项目;华富北棚改、区妇儿医院、福荣学校等26个民生项目;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国际演艺中心等7个文体项目。

罗湖

科技上岗!

高空清洁“第一飞”开启

2月5日,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商务大厦陆续迎来复工人潮。在罗湖水贝IBC环球商务中心大楼外,一场科技感十足的高空清洁作业正在进行,成为节后复工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大早,罗湖保安无人机大队的工作人员已经到岗,调整设备、测试无人机,为一天的作业做准备。随后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喷洒水雾,紧接着,智能机器人接过“接力棒”,沿着玻璃幕墙稳稳滑行,来回擦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次清洁作业是罗湖保安无人机大队的例行任务,作业将持续一天,让大楼在新年焕然一新。

无人机+机器人,让高空清洁更高效

过去,高层玻璃清洗主要依靠“蜘蛛人”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大,作业周期长。如今,无人机+机器人组合让清洁任务变得更快、更安全。这项由深圳本土企业推出的创新型技术,是低空经济在清洁行业的重要应用,也是国内首个无人机高空清洗玻璃的落地项目。据了解,该技术已在深圳市罗湖区粤海城、IBC环球商务中心、金展大厦、福安广场等地标建筑投入应用,并受到市场积极反馈。

“无人机是‘水枪战士’,先把玻璃冲干净,机器人就像智能抹布,负责擦拭。”罗湖保安无人机大队副总经理杨剑形象地比喻道。目前,无人机可覆盖600米以上高空区域,实际应用已达到400米,整个过程不仅省时,还采用了更环保的方式和材料。据测算,用水量仅为传统清洗的50%,清洁剂使用量节约60%以上。

复工第一飞,开启低空经济“加速度”

近年来,罗湖积极抢抓机遇,把低空经济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2+2+N”战新和未来产业之一,推动技术应用落地。目前,全区共有低空经济链上企业115家,建成各类低空起降点52个。

在这一布局下,罗湖保安无人机大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积极拓展无人机高空消防、水上救援等应用场景,加快推动低空经济的市场化应用。春节前,罗湖无人机高空灭火项目完成了演习,预计6月进行试飞,未来有望为高层建筑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消防应急方案。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无人机飞起来,更要飞得精准、飞得有用。”杨剑表示。

新春新征程,罗湖的低空经济也正在“加速起飞”。

盐田

港口绿色动力不间断

岸电供电量创新纪录

2月5日,盐田港,港口内车辆穿梭如织,作业秩序井然。在盐田港的10号泊位,一艘巨轮正静静地停靠在岸边,通过岸基船舶供电系统(岸电)向船上输送电力,这样的场景在盐田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即便是春节期间,港口的绿色动力依旧不间断,为船舶提供着稳定可靠的岸电服务。

据悉,岸电是通过岸基电源替代船用柴油发电机(以电代油)为靠港船舶提供所需电力,可减少高达98%的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国内最早大规模使用岸电、岸电供电能力最大、泊位数量最多的集装箱码头之一,2024年全年,盐田港岸电共接驳船舶1090艘次,同比增长83%;为船舶供电近2500万度,创下了盐田港岸电供电量的历史纪录;共减排超过19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约107万棵树木。目前,盐田港是全国岸电供电量最大的单一码头,占全国四分之一。

盐田港拥有深圳唯一直接开进港区的铁路,2024年新增海铁联运内陆港4个、大湾区组合港6个。截至目前,盐田港已开通17个海铁联运内陆港、32条海铁联运线路,14个大湾区组合港、17条驳船支线,服务覆盖大湾区、西南及中部地区,包括率先开通“渝深港图定班列”。2024年盐田港海铁联运出口重箱数量同比增加近一成,年总量实现连续6年正增长。

晶报记者了解到,盐田港是中国首批大规模推广龙门吊“油改电”项目的港口,也是使用电力驱动龙门吊最多的港口之一。目前共有电力龙门吊逾220台,将柴油驱动改为电力驱动后,每台每吊次可减少95%的废气排放。

盐田港也是大规模推动清洁能源拖车使用的港区。继液化天然气(LNG)拖车后,2024年,全球首座港内底盘式重卡换电站在盐田港成功建成启用,将传统的1个多小时的充电过程缩短至5分钟。对比传统燃油拖车,底盘换电重卡能耗成本预计降低20%,首批投放的近百辆纯电重卡,每年减少柴油消耗超过2000吨,同时减少直接二氧化碳排放超过5000吨,改善港口及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优化港口物流效能。

2024年,盐田港荣获广东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单位正式授牌,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双碳”试点的港口企业。同年,盐田港和洛杉矶港、长滩港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支持并协调各方在清洁能源、零碳及低碳环保、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并通过数字化提高运营效率、优化海运供应链,助力高水平绿色海洋经济发展,为“深圳蓝”做出重要的贡献。

南山

创新之姿!元象科技

用VR和AI点亮新一年

2月5日,开工首日,记者走进了位于南山区软件产业基地的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里处处洋溢着开工的热闹景象。作为一家专注于AI技术、3D内容以及VR大空间领域的企业,元象科技以十足的干劲,迎接新一年的挑战与机遇。

VR测试:沉浸式体验的精细打磨

办公区里,技术人员围坐在一起,对新一年的研发项目进行着热烈讨论。而在VR测试间,工作人员宋城薇正全神贯注地配合研发团队对世界名著系列的《地心大冒险》游戏类VR进行测试。现场,她戴上VR设备,瞬间化身地质学家,随着剧情的发展深入地壳、穿越古老的岩层、见证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沿途,她遭遇了神秘的洞穴生物,解开古文明的谜团,甚至与史前巨兽面对面,这一系列的科学探索与冒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沉浸式剧情。项目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内容的连贯性、视觉效果的特效呈现以及交互是否流畅等。团队成员不时地调整设备,记录下测试数据。“每一次的测试都是对产品质量的一次把关,我们要确保用户能够享受到最佳的沉浸式体验。”宋城薇说。

文化出海:AI+VR技术展现盛唐风采

在刚刚过去的“春晚序曲”法国专场活动中,元象科技推出的《永远的盛唐》成为了现场的一大亮点。这不仅是在央视“春晚序曲”全球推介活动中唯一亮相的VR大空间项目,更是国内VR大空间项目首次登陆法国蓬皮杜。元象公共事务总监张谦介绍道:“我们采用了最前沿的AI三维建模技术对龙门石窟进行了重建,深度复原了其原貌,让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通过高精度的数字化技术在虚拟世界中重现。”在《永远的盛唐》体验中,观众可以穿越到盛唐的新春中,穿梭于市集挑选年货,在璀璨烟花中观赏传统歌舞。这种充满未来感的穿越方式,成功地把中国的新春年味带到了全世界。

新年展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作为一家AI和3D双轨并行的技术公司,新的一年,元象科技将探索科技与文化的结合点,运用VR技术激活传统文化的“新生命”。张谦表示:“我们计划继续与多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合作,打造一系列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VR内容,让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界限,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大众眼前。”同时,在VR大空间领域,元象将挖掘更多样化题材,继续强化高画质、高坪效优势,探索更丰富玩法,并扩大在各个城市的覆盖,形成品牌连锁效应。在AI领域,基于自研大模型,深入开发更多落地应用,打造多模态AI技术生态,推动AI技术与各类业务深度融合。“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奋斗之姿,让传统文化飞得更高、更远。”张谦话语中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龙岗

这家企业用AI

让文物“跳起了舞”

2月5日,春节假期结束开工首日。节前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网络春晚”AI主创团队,忙到除夕才收工的郑景南、郑景烽两兄弟和小伙伴们还没回到深圳,已经“云开工”,为新年的新项目忙碌着,做各种准备。

当天,郑景南正在汕头考察一处清朝时期的故居。他对记者说,“文旅是我们工作的主要方向,希望AI与潮汕风俗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春节假期走到哪儿脑子都没有停,都在云开工。”

弟弟郑景烽更多地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开工首日,他一边忙着处理去年没有完结的一些项目,一边马不停蹄地与新项目客户预约会议时间、细化工作日程表,还要线上会议与客户确定分镜脚本,加以细化。

开工首日,团队主创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如何在短短两个月时间,用AI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典舞与建筑丝滑切换;将重量级“国家宝藏”“复活”,让兵马俑现场蹦迪……

攻克技术难关,尽显丝滑

今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网络春晚”,AI含量特别浓。其中,来自龙岗区的深圳艾门韦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中华形》与《我的家乡最闪耀》两个节目的创意构思与内容制作。

郑景烽是深圳艾门韦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他向记者介绍,《中华形》是一档深度融合文化质感与视觉震撼的创新节目,节目在技术层面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将舞蹈演员的动作精准地转化为建筑形态,同时确保整个转换过程流畅自然,从而实现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为攻克这些技术难关,团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优化。我们运用后期技术,精心设计弧形转换的关键动画,利用AE工具对变形时出现的细节瑕疵进行细致调整,通过编写脚本实现动态效果,让弧形动画更加流畅自然。”郑景烽说道。

用AI技术让文物“复活”穿越

而《我的家乡最闪耀》则是一档充满创意的节目。公司创意总监郑景南介绍说,这个节目通过AI技术让中国文物“复活”穿越到现代,来感受现代生活。

如何让文物动起来?“主要难点在于恢复文物的四肢骨骼,并设计出自然流畅的动作。由于AI难以准确识别人形结构,我们优先采用三维技术恢复文物的骨骼与四肢。” 技术总监郑景烽解释说。

记者了解到,2024年艾门韦思因AI视觉创意大赛(瓦卡奖VACAT)与龙岗结缘,其深圳公司在当年11月成立并落户在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公司成立短短两个多月,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4人年轻团队就出色地完成了央视网络春晚部分节目的AI制作与创意工作,收获业内一众好评。

开工首日,郑景南与郑景烽道出了心中的期许,“我们希望能够把AI技术广泛应用到更多的行业,也争取在新的一年打磨出更多优秀且能弘扬我们中华文化的作品。”而作为初创公司,他们表示“新一年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够在深圳立足,在龙岗扎根”。

龙华

创新驱动!

大漠大“飞”出行业新高度

2月5日,蛇年开工首日,位于龙华区的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的办公区域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技术设计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对即将开展的无人机表演项目进行着紧张的设计工作。而此时,执飞团队的成员们已经奔赴重庆等地,在当地的活动现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无人机飞行表演的准备工作。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一年,这里的每一位员工都以十足的干劲开启新一年的奋进征程。

作为自动化无人机集群产品设备和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军者,蛇年春节期间,大漠大火力全开,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为各地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大放异彩。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除夕夜,大漠大无人机第六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并且实现重庆、无锡双会场惊艳亮相。3000架无人机在重庆分会场精准起飞,于夜空中变幻出蕴含春节元素与重庆特色的梦幻图案,如繁星闪烁,编织出如梦如幻的画卷;与此同时,2025架无人机在无锡太湖鼋头渚同步绽放,为海内外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100%准时起飞和降落,与春晚舞台节目达成完美协同,完全达到了央视导演团队的严格要求!”据大漠大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春晚舞台,大漠大还奔赴各地,在多个城市的春节庆祝活动中留下精彩瞬间。面对天气、温度、信号干扰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大漠大凭借丰富的经验、领先的技术以及团队的不懈努力,确保每一场表演都能100%准时、完美呈现,与当地的节日氛围完美融合。

“1月13日大漠大自动化无人机集群V4系统正式发布,全球首创机巢式集群充电商业化应用新纪元开启。”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项革命性技术实现了通过双供电系统,在一次布场后即可进行连续飞行,解决了传统无人机集群表演中的续航问题,创造了“一次布场,无限续飞”的新方式;此外,V4系统通过搭载智能降落伞触发装置,当无人机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够在30-60米的高空自动开伞,减缓坠落速度,保护无人机和地面财产,飞行的安全性提升至99.999%,使得集群表演更加可靠。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助力其在各类活动中精彩表现,更是深圳企业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

来源:晶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