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社区家园网论坛

百宝箱
 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4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打造职责分工裁决闭环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帖
发表于 2025-2-7 21: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臧静玲)直播带货东西质量不行,该找哪个部门管?孩子早教机构跑路了该找谁呢?代驾纠纷该向哪个单位投诉?……深圳作为一座逾2000万人口的创新型超大城市,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新概念娱乐场所等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仅新的领域带来监管空白,传统领域的创新模式,也引发监管职责交叉问题,给城市精细化治理带来挑战。

记者近日从深圳市委编办了解到,为理顺部门职责、补齐城市治理监管空白,我市建立职责分工裁决机制,打造“找空白→做裁决→抓落实”的职责分工裁决闭环,确保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

这一项机制的建立,让空白不空,让交叉变顺畅,让扯皮变协同,累计厘清城市建设、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9个领域96项职责分工,有效解决了“黑摩的”载客、代驾行业管理、城中村私拉电线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社情民意“早掌握”“及时通”

要填补监管空白,首先要把空白找出来。怎么找?

市委编办着眼查找问题、掌握实情,建立发现、收集、预判问题工作机制,当好监管空白“观察员”。

比如,主动对接“@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动态跟进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可能存在的监管空白进行细致排查。集中开展消费维权、城中村治理、交通场站管理等专项调研,深入实地看现场,走进群众听声音,实现社情民意“早掌握”“及时通”。

同时,通过点对点走访、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全面摸查应急、生态、商务、城管、金融等20余家市直单位和各区有关情况,梳理部门间、层级间职责交叉、模糊、争议事项。密切关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对新兴领域可能出现的法律法规空白、职责分工不明确、监管手段欠缺等问题,做好综合性分析和前瞻性研判。

群众关切“快速回应”

找到了“空白”,怎么裁决?通过建立职责分工裁决机制,市委编办成为了职能分歧“裁判员”。“我们啃法律法规、找全国案例、定标准原则,实事求是、分门别类裁决,多维度厘清监管职责。”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说。

其中,重大事项“标本兼治”,既立足当下定分工,又着眼长远,通过“微改革”“微创新”,优体制、调职责、建机制,拿出系统的补空白方案;群众关切“快速回应”,突出有诉必应、急事即办,以职责就近、最便于解决群众问题为原则,明确牵头处置部门;风险防范“提前布局”,在安全生产领域主动谋划,织密责任体系,先后发文明确19个新领域、41家单位的安全监管分工,扫除监管盲区。

形成部门间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裁决后,职责是否真的落地实施?市委编办持续跟踪评估,通过综合评估、督促检查,推动部门履职尽责,确保裁决结果执行到位。同时,把实践证明成熟有效的裁决结果,用法规制度等形式进行固化,将消费维权、低空经济等领域职责写入特区立法;城市更新、大数据、海洋等领域职责调整写进部门“三定”规定;诸多领域监管职责分工动态编进3级18类4155项的《深圳市民生诉求职责清单》。其中,裁决结果在民生诉求平台的运用,就有效推动诉求分拨成功率从75%提升至98.8%。

该负责人透露,近期,市委编办还在积极探索为裁决机制“数字赋能”,用AI辅助寻找空白、分析裁决,更好解决群众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补齐监管空白,有效形成上下左右相互配合、协同高效的监管合力。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我市初步构建起一体化综合监管模式,打造形成预付式消费监管等3个标杆场景,103个具体应用场景即将落地,形成部门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效推动“整体政府”建设。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快速回复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