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中国创新与制造的前沿城市,凭借其在多个环节的独特优势,正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昨日,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具身智能中心主任、世界青年科学院院士刘少山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深圳在具身智能上游供应链、产品研发和地域协同等方面的优势将愈加显现,然而,在产业链中游的系统集成技术上仍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上游供应链下游应用优势明显 “深圳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具身智能产业的上游。”刘少山表示,在具身智能产业中,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是产业的基础,而深圳在这一领域具备显著优势。深圳不仅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涵盖了传感器、芯片、电池、驱动模块等关键组件,还在多个高科技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特别是在新能源智能车领域,深圳的零部件产业发展迅猛,过去1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制造经验。深圳企业如华为、大疆等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创新,塑造了强大的产业链优势,为具身智能产业的上游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深圳的供应链不仅具备强大的技术创新和生产能力,还能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开发周期,提升了具身智能产品的生产效率。 下游环节侧重于具身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开发和落地,决定了技术的实际价值与市场潜力。 “深圳在这一环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刘少山表示,深圳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快速接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市场,为具身智能产品的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深圳不仅具备高效的生产能力,还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研发团队,这为其在下游应用场景的开发与落地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圳的机器人企业将自然进化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推动更高层次的技术融合与创新。 深圳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刘少山认为,独特的区域协同效应使得深圳能够充分利用周边城市的产业资源,形成技术、生产和市场的无缝连接,提升了整个大湾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系统集成技术方面有待突破 “虽然深圳在具身智能产业的上下游占据了明显优势,但在产业链的中游即整机与系统集成技术方面,深圳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刘少山表示,目前,深圳机器人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许多深圳公司在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具身智能技术的深度集成和应用方面,深圳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例如,在机器人自主导航、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上,仍然面临着高精度传感、计算能力等方面的瓶颈,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适应能力。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深圳可以借助开源平台和技术标准化的推动。通过开源赋能,有望打破中游技术的瓶颈,促进技术协同与产业链的整合。通过建立开放的技术平台,可以连接上下游,促进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融合,提升系统集成技术的研发水平,进一步推动具身智能产业的成熟。 刘少山表示,深圳不仅要继续巩固其在上游零部件的优势,还要进一步加强中游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场景的开发。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整合产业链资源,深圳有望在全球具身智能产业中占据领导地位,并在未来成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全球中心。 来源:深圳特区报
|